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嘻嘻看书 > 美文同人 > 重生农门俏绣娘沈秀卫宴结局+番外

重生农门俏绣娘沈秀卫宴结局+番外

虞琴 著

美文同人连载

沈秀端着水进来时,母子两个已经说完了正事。杨氏拿起包袱,“时候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去了。”卫宴站起来送她们出去,“这些天酒楼生意不错,我可能要到下个月月底才能回去。”“做事要紧,你也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杨氏不放心儿子,细细叮嘱了几句,“回来的时候也别乱花钱,那些点心吃食什么的,娘都不稀罕。”卫宴一一点头,“我知道了,娘也要保重身体。”沈秀在她们母子间插不上嘴,便只听着,忽然觉得一道视线落在自己身上,一抬头正好对上了卫宴的目光。那目光里多了些探究之意,似是想不到她变得如此识趣。沈秀对着卫宴笑了笑,她知道对方心细,可人都是会变的,只要她朝好的那一面发展,别人就算有疑惑也会觉得这是好事。她带着笑与卫宴作别:“相公,那我和娘就先走了。”杨氏也...

主角:沈秀卫宴   更新:2024-09-24 08:1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沈秀卫宴的美文同人小说《重生农门俏绣娘沈秀卫宴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虞琴”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沈秀端着水进来时,母子两个已经说完了正事。杨氏拿起包袱,“时候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去了。”卫宴站起来送她们出去,“这些天酒楼生意不错,我可能要到下个月月底才能回去。”“做事要紧,你也要爱惜自己的身体。”杨氏不放心儿子,细细叮嘱了几句,“回来的时候也别乱花钱,那些点心吃食什么的,娘都不稀罕。”卫宴一一点头,“我知道了,娘也要保重身体。”沈秀在她们母子间插不上嘴,便只听着,忽然觉得一道视线落在自己身上,一抬头正好对上了卫宴的目光。那目光里多了些探究之意,似是想不到她变得如此识趣。沈秀对着卫宴笑了笑,她知道对方心细,可人都是会变的,只要她朝好的那一面发展,别人就算有疑惑也会觉得这是好事。她带着笑与卫宴作别:“相公,那我和娘就先走了。”杨氏也...

《重生农门俏绣娘沈秀卫宴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沈秀端着水进来时,母子两个已经说完了正事。


杨氏拿起包袱,“时候不早了,我们也该回去了。”


卫宴站起来送她们出去,“这些天酒楼生意不错,我可能要到下个月月底才能回去。”


“做事要紧,你也要爱惜自己的身体。”

杨氏不放心儿子,细细叮嘱了几句,“回来的时候也别乱花钱,那些点心吃食什么的,娘都不稀罕。”


卫宴一一点头,“我知道了,娘也要保重身体。”


沈秀在她们母子间插不上嘴,便只听着,忽然觉得一道视线落在自己身上,一抬头正好对上了卫宴的目光。


那目光里多了些探究之意,似是想不到她变得如此识趣。


沈秀对着卫宴笑了笑,她知道对方心细,可人都是会变的,只要她朝好的那一面发展,别人就算有疑惑也会觉得这是好事。


她带着笑与卫宴作别:“相公,那我和娘就先走了。”


杨氏也开口道:“老二,我们走了,你赶紧回去吧!”


卫宴没有急着回去,而是看着她们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才回到了酒楼。


这一路回去不用背粗布,比来时要轻松得多。


沈秀这次去县城,虽没有买到心仪的绣花针,可起码多了绣庄这个生钱的路子。


刘掌柜说荷包和手帕都是五文钱,可能是指普通的荷包和手帕。

如果她的绣活够好,可能会多卖些钱。


即便这条路也不行,那就去山里试试运气,如果能挖到名贵的草药,就能攒够布料钱了。


沈秀这么一想,心情也轻松了几分。


“娘,我想跟您商量一件事。”


杨氏心里惦记着儿子,听到沈秀说话,也是心不在焉:“什么事?”


“我明天要到里长娘子家一趟。”

沈秀斟酌着言辞道,“里长娘子想让我给翠妮做几件绣花衣裳。”


“你说什么?”

杨氏起先没听明白,“你给谁做衣裳?”


“翠妮看见了我衣裳上的如意纹,便想让我帮她也在衣裳上绣些花纹。”

沈秀便又说了一遍,“里长娘子还说会给我工钱。”


她说到工钱的时候,特地加重了语气,似是提醒她们之前的那个赌约。


杨氏很快就明白了,“一件衣裳的工钱能有多少,我才不稀罕。

不过里长娘子可不是好糊弄的人,你可仔细着些,别把衣裳给人家绣坏了。”


沈秀就知道她是答应了,“我理会的,肯定不会给娘丢人的。”


“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杨氏嘟囔了一句,可脸色却好了一些,这老二家的自从改了懒毛病以后也越来越会说话了,人也讨喜多了。


“你要去里长家我不管你,不过家里的一日三餐不能落下。”

杨氏又多说了一句,“不然你大嫂又要说我偏心了。”


提到邹氏,沈秀就想起了邹氏想分家的事,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觉得应该把这事告诉给杨氏,“娘,有件事我一直想说。”


“你想说你大嫂想分家的事吧!”

杨氏淡淡道。


沈秀有点吃惊:“娘,你怎么知道这件事?”


杨氏哼了声道:“这村里哪有什么秘密。

你大嫂在河边说的话,早就有人告诉给我了。

这几日你大嫂总不敢惹你,为的就是这事吧!”


这下沈秀不得不佩服了,“娘,怪不得人常说,姜还是老的辣。

我还没说呢,你全都知道了。”


杨氏难得露出一个笑脸道:“别给我戴高帽子,我不吃这套。”

说完又道,“你大嫂想分家这事,你别跟家里其他人说。

尤其是你爹和老二。”


“你大嫂这人目光短浅,耳根又软,完全不是过日子的人。

再者,我想让老二多承老大的情,将来老二有了出息,便能多领他们两口子的情。

可惜你大嫂太糊涂,完全不知道我的苦心。”


原来是这样,沈秀还以为杨氏不想分家是因为要集全家之力供老二读书,可真实原因却是为了老大两口子。


“娘,相公他将来真能......”

沈秀一句话还没说完,杨氏已斩钉截铁道:“老二将来一定能光宗耀祖。”


看来婆婆对自己那个便宜相公很有信心啊!


沈秀没敢给她泼冷水,只是觉得邹氏恐怕要辜负她的好心了。


两人回到家里时,日头已到头顶了。


四月的中午已经有了些炎热,沈秀走了这么一路,嗓子已经冒烟,更别说肚子了,早就唱起了空城计。


杨氏同样又饿又渴,她推开院门,便让沈秀进厨房看看,还有没有吃的。


邹氏称病,中午的饭便是大丫做的。

大丫是个懂事孩子,饭做得不怎么样,可留了半锅稀饭给奶奶和二婶。


杨氏喝完稀饭就去歇着了,来回走了这么久,自然是累得不行。


沈秀仗着还年轻,没有去休息,反而找了些碎布出来,打算缝个荷包。


一片叶子刚绣完,大丫凑了过来,“婶子,你在做什么?”


沈秀含笑让她在身边坐下,给她看刚绣好的兰草,“我打算做个荷包。”


大丫摸了摸绣好的兰草,满脸都是羡慕之色。


沈秀看得心中一动,“大丫,你想学这绣活吗?”


大丫一愣,继而重重点头道:“婶子,我想学。”


“既然你想学,那我就教你。”

沈秀给她拿了块碎布,“我教你一种最简单的针法,等你入了门,我再教你其他针法。”


俗话说,歹竹出好笋。


邹氏那样一个尖酸刻薄又粗手大脚的一个人,偏偏生了大丫这么一个懂事的女儿,而且还心灵手巧。


沈秀只教了一遍,她就记住了,绣出来的成品也是针脚细密。


“没想到你还真有刺绣天赋。”

沈秀刚夸了大丫几句,那边邹氏已经喊道,“大丫,你死哪去了,栓子你也不管。

我看你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这才一会儿工夫,你就给别人当闺女了。”


大丫忙放下手里的绣活,还没来得及站起来,沈秀已忍不住了,她按住要起身的大丫,冷声道:“大嫂这话怎么说,大丫何时给我当闺女了?”


邹氏满心以为沈秀会因为背不动粗布而挨骂,可婆婆回来以后半个字都未提,反而婆媳两个其乐融融地吃了顿饭。


邹氏压根没想到是沈秀咬着牙撑了下来,只一心以为是婆婆偏心,如今见自己生的女儿也往沈秀跟前凑,那股酸意就再也压不下去了。


“我说我自己女儿,跟你有什么相干?”

邹氏气头上,也就不顾沈秀抓住她把柄的事了。



卫宴做账房的地方是在县城的东顺酒楼。


酒楼的谢掌柜是个白白胖胖的中年人,见人三分笑,“真是不巧,卫宴刚走没一会儿。”


“老二去哪了?”

杨氏问道。


谢掌柜道:“他去书肆了。

这几日他又抄好了一本书,今天便给书肆送过去。”


杨氏有些不自在,“他在酒楼干活,怎么还抄起书来了。”


谢掌柜知道她在想什么,宽和地一笑:“卫宴抄书这事,是过了明路的。

这事是我们东家特地开恩,说是没见过卫宴这样喜欢读书的孩子,所以允许他不忙的时候可以在柜台这边抄书。”


杨氏这才松了口气,“原来是这样,我就怕老二耽误做事。”


谢掌柜含笑道:“怎么会,我就没见过像卫宴这么勤快的孩子,除了做账还会帮我招呼客人。

有他帮忙,我清闲不少。

大娘真是好福气啊!

我倒是想有卫宴这样的孩子,可惜没福气。”


杨氏笑着谦虚道:“您太客气了。

老二在这里,肯定给您添了不少麻烦,您可得多担待。”


他二人你一句我一句客套了许久,谢掌柜才看向一旁的沈秀,“这丫头是?”


杨氏笑道:“这是老二新娶的媳妇。”


谢掌柜闻言一愣,卫宴从来没跟他提过娶妻的事,导致他以为对方还未娶妻,如今见到沈秀,不由打量了几眼,容貌俏丽,举止大方,完全配得上卫宴。


看来卫宴多半是出于害羞,所以才没在他面前提及此事。


谢掌柜自觉猜到了卫宴的心思,便笑了笑道:“卫宴还有好一会儿才能回来,不如你们到里面等一等。”


杨氏当然宁愿多等一会儿,可沈秀还记挂着绣庄的事,便拉了拉杨氏的袖子,“娘,我想去绣庄看看。”


这几日沈秀一直摆弄针线,杨氏当然知道她去绣庄的目的。


“那你早去早回。”

杨氏没有反对,“老二一会儿就回来了。”


沈秀得了婆婆的允许,痛快地答应了一声,便和谢掌柜打了声招呼,就往绣庄的方向而去。


绣庄门口,刘掌柜刚送走一个客人,便见一个年轻的小娘子走了过来。


“小娘子是要买绣线吗?”

刘掌柜今年五十上下,生得慈眉善目,态度也很和蔼,没有因为沈秀的穿着普通就低看她。


沈秀跟着他进到店里,“我想买两根绣花针,不是普通的那种,是专门用来绣花的细针,如果是苏州产的就更好了。”


刘掌柜原本看她年纪轻轻,就算买绣花针也是挑最普通的买,没想到她开口就要苏州产的绣花针,不由道:“这苏州产的绣花针可不便宜,一枚就要半两银子。”


竟然要半两银子,看来就如杨氏所说,这好一点的绣花针确实不便宜。


沈秀在心内叹口气,只能退而求其次:“那最便宜的绣花针要多少钱?”


刘掌柜笑了笑,便让伙计去拿最普通的绣花针,“这是我们店里卖得最好的绣花针,一枚只要二十文钱。

别看它不够细,可是质量够好,起码能用好几年。”


沈秀拿在手里细细看了看,确实如这掌柜所说,这针的质量还不错。


“那就先要一枚。”

沈秀付了钱,没着急走,又问了一句,“掌柜的,你们店里收绣品吗?”


刘掌柜道:“当然收,不过要看绣活的质量。”

他看一眼沈秀,“小娘子也会刺绣吗?”


沈秀道:“以前跟着人学过一点。

这袖子的花纹就是我绣的。”


刘掌柜粗略看了一眼:“还成。

如果是这样的绣活,可以绣些荷包、手帕。

荷包和手帕都是五文钱一个,小娘子绣好以后就可以拿来了。”


沈秀听到一个荷包才卖五文钱,不由有些失望,这价格也太低了些。


“掌柜的,除了这荷包和手帕,你们收大一点的绣屏吗?”


沈秀是想,既然要绣,那就索性绣个大点的绣屏,这样还能卖个好价钱。


刘掌柜却是笑着看了她一眼:“绣屏不是那么好绣的。

我猜小娘子手上肯定是没有绣架吧!

这绣屏可离不开绣架,一个绣架少说也要两百文。

再加上刺绣要用到好一些的布料,怎么也要是素绢和素缎吧。

这素绢和素缎可不便宜!”


沈秀连半两银子的绣花针都买不起,怎么可能买得起素绢和素缎。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光想挣钱了,倒忘了布料这一茬。

绣架她还能勉强凑合一下,可这布料却不能凑合。

毕竟这绣屏是卖给有钱人的,自然什么都要最好。


从绣庄离开后,沈秀便去了绸缎铺。


绸缎铺的伙计就没有刘掌柜那么好说话了,看她衣着普通,连招呼都不打。


沈秀忽略掉伙计轻视的目光,问了几种素缎的价格。


伙计懒洋洋道:“月白色和葱白色的素缎都是一两银子一尺。

蓝色素缎按丈算,一丈三两银子。”


沈秀飞快地算了算,一丈是三米多一点,合下来就是一两银子一米,虽然比前两种素缎便宜一些,可是她现在也买不起。


伙计就知道她买不起,说完价格,便去招呼其他客人了。


沈秀又看了眼那匹蓝色的素缎,不就是三两银子吗,她就不相信自己靠这一双手挣不来这几两银子。


从绸缎铺出来后,沈秀正在默默思量要怎么才能尽快弄到那三两银子,不防忽然被人撞了一下。


如果是旁人,可能会被撞倒。

但沈秀只晃了一下,就稳住了身子,同时还伸手抓住了撞倒她的人。


撞过来的是个半大孩子,小男孩吸溜着鼻子道:“姐姐,你没事吧,我不是故意的。”


沈秀看他还小,认错又快,便松开了他,“下次小心一些,可别再这么莽撞了。”


小男孩点点头:“我知道了,下次不会了。”


沈秀便松开手,看着他去了。

等她再往前走了几步,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再一摸袖子,原来放在那里的荷包已经不见了。


荷包里面除了她刚买的一枚绣花针,还有剩下的八十文钱。


糟了,那男孩是小偷!


沈秀察觉出不对,便冲着男孩的背影喊道:“等等,你掉了东西。”


可惜那男孩狡诈得很,根本不上她的当,反而听到声音以后拔腿就跑。


这么一来,沈秀越发确定,这男孩确实偷了她的荷包,赶紧追了上去。


两人一追一跑,起初男孩还能把沈秀甩在后面,一刻钟后,男孩已没了力气,可后面的沈秀一点看不出力竭,仍紧紧追着他不放。


眼看沈秀马上就要追上来,男孩正自焦急,突然看见从书肆里出来的一道身影,忙扑了上去,“大哥哥,救我。”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