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江离李世民的其他类型小说《各朝观看现代建国,皇帝们震惊了结局+番外小说》,由网络作家“芙蓉树下”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由他们来做思想上的先驱者,来帮百姓开智。而这,只是世界里的冰山一角。天空中,文字继续出现。同年,1903,沙俄毁约,拒不撤走东北的军队,国内爱国反清之声越来越多。画面一变,樱花东瀛。深夜,一盏油灯飘忽。以官费生被送东瀛留学的陈天华拿着一份报纸阅读着,报纸上赫然写着‘沙俄毁约,拒不退军,企图占领东北三省’的新闻。年轻的脸上,布满了愤怒。他愤然起身,咬破手指,以血写了一份血书,寄回远在大洋彼岸的各学堂。这一刻,他心中热血激昂。“接函具悉:华等以瓜分祸迫,拟以血肉之躯,亲御强俄,为国民倡。稍尽义务,自谓于意无恶,不谓内地当道,不谅其心,反加以多事为名。报告监督,通电政府,名正言顺,别无他意,以此为罪,将谓俄不可拒乎?我政府之识见如此,我国...
《各朝观看现代建国,皇帝们震惊了结局+番外小说》精彩片段
由他们来做思想上的先驱者,来帮百姓开智。
而这,只是世界里的冰山一角。
天空中,文字继续出现。
同年,1903,沙俄毁约,拒不撤走东北的军队,国内爱国反清之声越来越多。
画面一变,樱花东瀛。
深夜,一盏油灯飘忽。
以官费生被送东瀛留学的陈天华拿着一份报纸阅读着,报纸上赫然写着‘沙俄毁约,拒不退军,企图占领东北三省’的新闻。
年轻的脸上,布满了愤怒。
他愤然起身,咬破手指,以血写了一份血书,寄回远在大洋彼岸的各学堂。
这一刻,他心中热血激昂。
“接函具悉:华等以瓜分祸迫,拟以血肉之躯,亲御强俄,为国民倡。
稍尽义务,自谓于意无恶,不谓内地当道,不谅其心,反加以多事为名。报告监督,通电政府,名正言顺,别无他意,以此为罪,将谓俄不可拒乎?
我政府之识见如此,我国民之程度如此,此诚可为痛哭流涕者也……救国!救国!”
亡国的悲惨,亡国奴的酸楚,洋洋洒洒,写了十几页。
最终因失血过多而晕倒。
可晕倒时,陈天华嘴里依然喊着:“救国!救国!”
“……”
画面已经变黑,可是各朝代的帝王们依旧久久说不出话来。
汉朝,汉武帝刘彻喟然叹息:“好一个爱国子!”
说实话,汉武帝感到吃惊,这样一个懦弱无能的国家,却衍生了如此多的爱国志士。
“或许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我才看到了一点希望吧……不……希望从未灭过。”
话到一半,刘彻喃喃改口道:“朝代的子民,对自己的朝代都放弃希望了,那才是真正的没有希望。”
怀揣着陈天华满腔热血的写书,寄回了国内。湖南巡抚赵尔巽亦为感动,亲临各学堂宣读,并刊登于官报。
还饬令各府、州、县开设武备讲习所,使湖南全省拒俄运动士气更加高涨。
“光写血书还不够,还不足以撼动。”
“这样的乱世,这般腐败的朝代,怎能眼睁睁看着它沉沦?”
陈天华醒来后,日作书报以警世!
“大地沉沦几百秋,烽烟滚滚血横流。
伤心细数当时事,同种何人雪耻仇?
俺家中华灭后二百余年,一个亡国民是也。”
“长梦千年何日醒,睡乡谁遣警钟鸣。
“我们要想拒洋人,只有讲革命独立。”
于是乎,《猛回头》、《警示钟》问世。
随着这两部书的问世,两书的文字抄录也一撇一捺,逐一显现在各时空朝代的天空中,以供世人观看。
文字有时候就是有这样的魔力,让这些毫不相干的几个时代的人,感同身受的联系在一起。
这一刻,秦朝,还是汉朝,唐朝,宋朝,明朝,春秋战国……所有朝代的人都在认真凝神观看《猛回头》、《警示钟》这两部书。
“从未有过这种国!”
直至两部书摘抄的片段消失,嬴政才缓缓收回目光,双目之中,布满了敬意。
这种敬意,并不是对这个整个朝代,乃至整个国的敬意,而是对这些前赴后继,力争改革的读书人、将军们的敬意。
“这是另一种伟大。”
唐朝,李世民也深深叹了口气。
方才,他心中的炎黄之血也在沸腾。
在盘点最初之始,有句话他很喜欢。
“我们,就是你们。”
他们也是黄皮肤,炎黄之后。
“他们,就是我们。”
李世民低语,眼睛渐渐明亮:“我想,我感受到自豪感了。”
汉武帝同样心怀激荡之情,不成功,便成仁,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觉悟,他亦体会到了。
“这些都是我炎黄之后,怎能被奴役?被残害?”
“清廷又作何反应?”
同样的事情,不可能出现在他永乐年间。
这些异族,别说奴役中华土地的人,就是动他的一条狗,他都能派兵攻打过去。
可是看着画面里的一张张老照片,感到力不从心。
愤怒过后,朱棣便陷入了沉默,声音沧桑而含糊的开口。
“我们所看到的盘点画面,极有可能只是那个时代的九牛一毛。”
“他们为什么不抗争?站起来抗争啊……”
另一边,三国蜀汉。
此时汉昭烈帝已去世,其子刘禅上位,诸葛亮精心辅佐。
“主公,这是时代浪潮下的大背景。”
“历史遗留的血与泪,将让时代迎来巨变,他们依旧是商人、平民,可是他们敢于反抗了!”
唐朝,李世民心中同样掀起惊涛骇浪。
历史的残酷,让他愤怒,胸腔之中,像压着一团火,即将爆发。
他尚且如此,遑论那个时代的中华?
“该反抗了吧?”
“腐朽的朝代,海外列强的剥削压迫,主权的丧失,不是孙先生那些人努力就好的,国民要站起来啊!”
“反抗!”
“反抗!”
“反抗!”
……
更多的朝代,数以万计的黎明百姓都愤怒了,他们挥拳呐喊。
金榜画面之下,呐喊声震天,宛如一石千层浪。
他们大多出生普通的平民、农民,有的也仅仅是一些钱财的大户人家而已,可是看着那个朝代和他们一样的平民被诱骗至异国大西北,过着奴隶般的生活,更遭到残害、屠杀。
仅仅因为是肤色不同,国家民族不同,他们怒了。
就在一声声反抗的呐喊中,天空中文字继续出现。
那个时代的中华人被掠夺,被贩卖,被剥削,被压榨。横跨米国东西海岸的太平铁路下,是万千化工流尽鲜血之地。一条枕木,一条华人尸骨。
可当时清廷不但不能保护侨工的正当权益,反而在1894年与米国签订《限制来美华工保护寓美华人》条款,如今十年过去,条款期限到期,米国强制要求续订条款。中华国土,怒声遍地。
“此约之有害于我者:损害国家之尊荣,古今各国均无此等禁约!”
“玷辱国民之人格,种种横逆,几不以人类待我,我岂能堪!”
“事关全国之荣辱,人人有切肤之痛,合群策群力以谋抵制,是所望于爱国诸公!”
……
于是,反抗开始了。
画面展开。
海外,华侨商会。
接到此消息的海外华侨们义愤填膺,猛地将协议书撕得粉碎。
“这群洋人,欺人太甚!”
“百年前,我华侨工人就被诱骗至此,强迫我华侨工干活、开垦荒地,甚至肆意残害、屠杀华侨工性命,此条约就是为保护他们的!如今期限已到,还想续订?天下哪有这般荒谬事?”
一位华侨商人气得面色涨红,牙齿颤抖。
“我们应当联合起来,一起抵制!”
于是,开始游行。
华侨富商纷纷撤资、回国,豪气万丈。
那时,这是他们第一次站起来反抗,感觉很好。
中华人,就应如此反抗!
就这样,反抗声越来越激烈,海外,一处处反抗的火焰升起,最终,汇聚在一起。
一百几十个地方,拢共超过十万名华侨,联名打电报要求废除迫害华侨的苛刻条约。
这在之前,是从未有过的。
且,这还是海外,国内更是如此。
《申报》发声后,全国掀起抵米热潮。
太多企业家红了眼眶,发声呼吁,强烈抵制米国货物。
魔都。
而更让蔡元培、黄兴等人愤慨的是,满是冻死骨的街道一百米处,就是一条洋人街。
洋人们穿的光鲜亮丽,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没人看这些冻死的尸体一眼,就算看到了,也只会狠狠踢上一脚。
蔡元培、黄兴他们笑了。
笑得气愤,却也笑的迷茫。
“行行好,赏点银子吧……”
忽然脚踝被人握住,蔡元培低头一看,原来是一个乞丐。
他快饿死了。
蔡元培没有动,也没有给乞丐钱和食物。
因为他明白,他只能给他一顿食物,吃完了,下顿呢?下下顿呢?
扭曲的是这个世道!
后来,乞丐死了。
死在蔡元培脚边。
他到死,都紧紧抱着蔡元培的脚踝,希望后者能给他一点食物和银子。
“砰!”
与此同时,下一刻,一旁的黄兴一个踉跄。
原来是一个洋人撞了他。
洋人打量了他们几眼,目光落在了他们的长辫上,竟然嫌弃的捂住鼻子,轻蔑的说了一句。
“东亚病夫的猪尾巴,臭死了!”
蔡元培、黄兴、杨毓麟他们从那些洋人眼里看到的,是深深的嫌弃和不屑。
不远处的洋人贵妇,甚至嫌弃的捂住了鼻子,往后退了几步。
仿佛猪圈里的猪一般。
黄兴哪儿受得了这种屈辱?当即冲上去理论,却被蔡元培制止。
“这里是中华,请自重。”
蔡元培到底是翰林院庶吉士,清楚这时候得罪洋人会是什么下场,却也不想这么忍气吞声。
那名洋人忍不住大笑起来,问道:“这里是中华吗?这里不是我们的殖民地吗?”
“砰!”
甚至还狠狠推了一下。
眼见冲突加要进一步加深,一位不愿事情再闹大的清朝商人一边拦住蔡元培、黄兴几人,一边赔着笑脸凑到那位洋人面前,笑道:“洋大人您说得对啊,这就是猪尾巴!”
那名洋人这才趾高气昂的离开,只留下蔡元培、黄兴等人气愤的站着。
那名商人并不认识蔡元培他们,但他还是走上前来与蔡元培、黄兴他们搭话:“这里是中华的土地,不能让洋人欺负了,能低头,就低头吧。”
“而且那些洋人也没说错,这辫子,确实是‘猪尾巴’啊!”
“就因为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让那些洋人骂我们,我们还得赔着笑脸承认。”
那位富商摇摇头走了,后面的辫子也跟着摇头晃了起来。
天色渐暗。
路上行人渐渐少了,可蔡元培、黄兴他们依旧站着,目光深邃,眼里还带着一丝无奈和不忍。
“这就是我们现在身处的时代,一个到处都是白骨,荒诞可怜的时代。”
“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巍然矗立。”
“真的是一场暗杀就能解决的问题吗?”
蔡元培这么问自己。
一时间,眼神竟然带着茫然。
在出去前,他们喝血水、喊着‘一曰革命,二曰暗杀’的誓言口号,那时的他们,是如此的信心满满,坚信暗杀,就能改国。
可是等见识到了这个苍凉可悲的大世后,他们由心的感觉到了深深的渺小与孱弱。
这位创立暗杀团的团长,此刻看着自己长在脑后的长辫,迷茫了。
“这根辫子,是束缚我们的封建的牢笼,应当剪掉!”
低沉的声音,像重锤一样,重重砸在黄兴、陈天华那些人的心中,他们看向自己的辫子,眼中也带着愤怒。
他们发现了,悲哀的源头!
这根猪尾巴般的长辫,是民国的耻辱,是外国洋人嘲笑的痛点,是落后、腐败的象征。
时光飞逝,在另一个时间线中。
一场大雨,下了三天三夜,却挡不住那金榜散发出来的金光。
墨子曾阻止鲁阳文君攻打郑国,说服鲁班而止楚攻宋,墨子拯救过一国苍生,却连避个雨都遭人嫌。
但是他没有生气,亦没有感到心寒,兼爱非攻,他的机关术,据说比公输家还要高明。
此刻,他正望着大雨中的金榜,心中震撼。
“这到底是什么国家?拥有无数理想的太平之国!!”
此时墨子穿着草鞋,周游列国,才成立‘墨家’,与弟子广招的儒家差远了,但是眼前的金榜,让他看到了希望。
非公与兼爱,终将受到更多人的认可。
而在不同的时间段,无数时空的名家名人都看到了那金光闪闪的盘点。
“何为神州?何为炎黄?何为理想之国?”
汨罗江边,屈原看着拍岸的惊涛,捶足顿胸,发出歇斯底里的怒吼。
“咳咳咳……”
吼完,就剧烈咳嗽。
竟然咳出了血!
金榜盘点上,他看到了一个真正存在的理想之国,在后世,如镜花水月,那么近,又那么遥远。
可事实却是楚王昏庸,听信谗言,新君继位,楚国即将灭亡!!
最终屈原又哭又笑,一头扎进波涛汹涌的江水中,不见了踪迹。
“此理想之国叫神州,生活在那里的人都是炎黄子孙,那是哪里?”
“何国?”
“……”
不同的朝代,不同的时间线,司马迁、韩非子、李白、欧阳修、关汉卿等人全部看着金榜发呆。
只见金榜很快出现新的字眼。
江离执笔写道:你们脚下所踩的土地,叫炎黄。
我们,就是你们。
一句‘我们就是你们’,不知为何,瞬间让这些历史上的名家名人,全部泪目。
虽然不同时空,彼此之间也不认识,但是灵魂与血脉间的碰撞,是一样的。
突然出现的金榜盘点的字眼,也惊动了各朝代的帝王将相。
一个时间线内,大秦王朝。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众爱卿平身。”
嬴政双手高举,看着下方清一色顶礼膜拜的王侯将相,声音郎朗。
此时的嬴政才刚刚率军天下一统,还没沉浸长生之道,功参造化,封‘千古第一帝’:始皇帝!
突然,一道金光落入嬴政眼中,他看到了‘盘点’二字。
“盘点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家建国之路?”
嬴政先是一愣,随后好奇的发问:“最伟大的国家?说的是我大秦吗?”
丞相李斯上前一步,笑道:“始皇帝陛下刚刚实现天下一统,这世上还有比我们大秦更伟大的国家吗?自然说的是我大秦。”
金榜上很快出现了的字体。
纵观历史,他们是最伟大的政治家。
举起火把,照亮黑暗,最终开国。
秦王汉武,略输文采。
嬴政:“……”
咸阳宫内,瞬间一片寂静。
嬴政沉默。
大臣李斯沉默。
武将蒙恬沉默。
朝廷内所有人都一头黑线。
这金榜上题的字,大大出乎了他们的预料。
大秦刚刚天下大一统,所有人都以为‘最伟大的国家’,说得是他们大秦,结果居然不是!
还点评始皇帝陛下‘秦王汉武,略输文采’?
始皇帝一生不弱于人!
愤怒!!
整个咸阳宫很快怒声一片。
大将军蒙恬更扬言此国在哪儿,即刻出兵攻打!!
另一个时间线,汉朝。
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身边站着霍去病,卫青、李广三大猛将。
四人正直勾勾的看着天空上的金榜。
‘秦王汉武,略输文采’八字,无比的刺眼。
汉武帝都笑了。
他以铁血手段收服天下,霍去病与卫青南征北战,横扫四海八荒,成就辉煌汉武,流芳百世。
可眼前金榜里盘点最伟大国家的建国历程的,居然不是汉朝?
这就算了,还点评‘秦王汉武,略输文采’?
霍去病与卫青眼里已经浮现出怒火了,正要开口说点什么,忽然汉武帝一挥手,制止了他们二人。
脸上竟然浮现出一丝笑容:“有意思……”
天一一统后,汉朝就成了当之无愧的唯一大国。
天下早就没有对手了!
得知金榜盘点的‘最伟大的国家’,刘彻第一反应并不是愤怒,而是好奇,来了斗志。
他想看看这国家是如何在废墟上建立的?
风雨飘摇的国人,又是如何以笔为武器,将国之将倾给扛在肩上,负重前行的。
“哇呀呀呀……”
三国时期,魏国曹操更是气得将碗里的饭直接盖在桌子上,怒道:“既是盘点最伟大的国家,怎么没有我魏武青虹?”
发出这样询问的还有吴国孙权、蜀国刘备、诸葛亮、隋炀帝、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
一位位开国皇帝陷入沉思,一位位武将智臣满怀期待。
所有人的脑海里,不约而同都浮现出一个共同的问题:最伟大的国家,到底是什么?
李白、杜甫、王昌龄、孟浩然、王维等诗人纸笔聚会,不知道该如何用波澜壮阔的文字去记录眼前的一幕。
因为文字是苍白的,难以表达他们心中的情绪。
其中一个平行世界,战场上折戟沉沙,兵荒马乱,剩余的战士们身上沾着血迹,看着远处残阳如血中的金色榜单,眼神落寞,带着茫然。
都说乱世出英雄,可是那些英雄,又何尝希望乱世出现呢?
每一个朝代都希望最伟大的国家会是他们的朝代,那是源于他们血脉深处的归属感。
但是,是吗?
南宋。
不论在哪个平行时空,都是最混乱的年代。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岳飞、辛弃疾望着金色的榜单,发出由衷的感叹。
南宋之后,元朝短暂存在一段时间。
灭元者的那一批人,只剩下朱元璋一人。
他只留下一件残破的布衣,在世俗中。
直至大清!
乾隆、康熙看着金色榜单,振奋大喊:“最伟大的国家,当属于我大清!!”
“我不自亡,人孰能亡我者,唯留学生而皆放纵卑劣,则中华真亡矣!”
陈天华声音喑哑。
茫然间,他过去的一幕幕,如走马观花般浮现在他眼前。
回首间,人母早逝,父为塾师。
虽然自幼清贫,却也坚持好学不辍,为了生活,他不得不提篮叫卖。
再回首,岳麓书院,才情惊艳,心有满腔报复,湘某令识其才,欲以女嫁之以妻,天华效仿霍去病“国不安,吾不娶!”拒之。
好不容易看到了一点希望,就这样破灭了吗?
陈天华眼里流下血泪,可他的脸上却扬起笑容,眼里爆发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孙先生,新国当立!天华先去之!”
陈天华将手中的《绝命辞》用力一扬,接着趟着海浪,一步步走入深海之中。
大浪拍来,人早已不见踪影,只有一纸《绝命辞》,随风飘扬。
他到死都在期盼着。
画面随之变黑,天空中,文字出现。
大森海湾,陈天华投海自尽,年仅三十一岁,于第二年尸体被运回故乡星城。
这一日,天色阴沉沉的,下起了大雨。
陈天华尸体被运回国的消息传遍整个星城,全城轰动。
无数星城百姓争相奔走,自发结成队伍,要送先生最后一程。
每家每户门口都挂上了白色的招魂幡,抬棺队伍在暴雨中前行,一边走,一边大喊:“好男儿当以身殉国,天华先生不退不让,先生大义,下棺!”
暴雨,吓得更大了。
可前来吊唁的民众,没有一个退去的。
终于,有人忍不住了,放声大哭。
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十个,百个,千个。
到最后,满城悲哭。
这个年轻人,以自己的生命,唤醒了被蒙蔽的国人、同胞,舍生取义。
此时此刻。
南宋。
文天祥满身疲惫,但是他还在远征。
抗元救国大业未尽,自当肝胆相照。
可是这一刻,他看着天空中的画面,也不禁湿了眼眶。
“这个少年,以死唤醒了中华之魂!何等风骨?”
“异国他乡,他的死,撑起了一个民族的脊梁!”
与此同时,西汉。
匈奴北上,苏武正在牧羊。
看着此刻一幕,这位面对匈奴威逼利诱,仍拄着汉朝旄节,不屈节辱命的外交,此刻也终于身子颤抖起来,热泪盈眶。
“先生以命开路,大义也。”
“汝以命换来的大国,定如你所愿。”
苏武期待着。
大明。
刘伯温抬头看着这一幕,心中百感交集。
身为宰相,他看到的更多。
那是一个个风骨之人,站在民族变革时代的前沿,无惧生死,独对黑暗。
只要需要,人人都可献出生命,人人都甘之如始,为了心中模糊的‘大义’!
古有死者重于泰山,这一次,轮到了陈天华。
“唯死而已,有这等觉悟的,世上又有几人?”
“所谓的民国,究竟是个怎么样的国……”
这位宰相低语着,看着天空中那黑漆漆的画面,仿佛看到了迂腐沼泽中第一道升起的光亮。
但不是唯一一道。
现在,各朝的帝王将相,圣贤诗人,乃至广大寒门百姓都全神贯注的这一幕。
陈天华以死开启了一个新时代,他们期待着。
崭新的一幕出现。
陈天华的葬礼虽然在国内举行,遗体厚葬于星城岳麓山上,但在东瀛东京,同样为其举行了葬礼。
一位留着短发的年轻人走出葬礼,深深吸了一口空气。
这时的东瀛天气稍微有些寒冷,年轻人不禁裹紧了身上的白大褂。
作为仙台医科学院的学生,周树人感觉自己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处。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