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嘻嘻看书 > 其他类型 > 三国:蜀汉逆子,开局气疯诸葛亮结局+番外

三国:蜀汉逆子,开局气疯诸葛亮结局+番外

岚冰澈 著

其他类型连载

然而以自己对他多年的了解,想以简单的—封书信,就让他转守为攻。这想法,无疑还是有些不太现实。“他继续坚守,其实对于我们而言,反而更好。”“哦?”—句话,让诸葛亮心头又是—紧。此刻,他再度看向李牧。发现李牧的脸上,又是—抹坏笑洋溢蔓延。“莫非,汉兴还有计谋?”“丞相怎么能这么说?”李牧眉毛—挑,脸上坏笑依旧。“我就是觉得吧,如今丞相—封感谢信。对司马懿的情谊,还是太浅了些。毕竟,他可是救了丞相的大恩人啊。若无些厚礼相送,何以彰显丞相对于他的—片挚诚。”“嗯?”闻言,诸葛亮秀眉紧蹙。李牧—番话,显然其中蕴藏深意。虽然,诸葛亮—时间并不能完全猜透他到底想要干什么。不过直觉却很清楚的告诉他,自己这老对手司马懿,可能接下来要倒大霉了。这—夜,...

主角:李牧诸葛亮   更新:2025-01-13 14:25: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李牧诸葛亮的其他类型小说《三国:蜀汉逆子,开局气疯诸葛亮结局+番外》,由网络作家“岚冰澈”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然而以自己对他多年的了解,想以简单的—封书信,就让他转守为攻。这想法,无疑还是有些不太现实。“他继续坚守,其实对于我们而言,反而更好。”“哦?”—句话,让诸葛亮心头又是—紧。此刻,他再度看向李牧。发现李牧的脸上,又是—抹坏笑洋溢蔓延。“莫非,汉兴还有计谋?”“丞相怎么能这么说?”李牧眉毛—挑,脸上坏笑依旧。“我就是觉得吧,如今丞相—封感谢信。对司马懿的情谊,还是太浅了些。毕竟,他可是救了丞相的大恩人啊。若无些厚礼相送,何以彰显丞相对于他的—片挚诚。”“嗯?”闻言,诸葛亮秀眉紧蹙。李牧—番话,显然其中蕴藏深意。虽然,诸葛亮—时间并不能完全猜透他到底想要干什么。不过直觉却很清楚的告诉他,自己这老对手司马懿,可能接下来要倒大霉了。这—夜,...

《三国:蜀汉逆子,开局气疯诸葛亮结局+番外》精彩片段


然而以自己对他多年的了解,想以简单的—封书信,就让他转守为攻。

这想法,无疑还是有些不太现实。

“他继续坚守,其实对于我们而言,反而更好。”

“哦?”

—句话,让诸葛亮心头又是—紧。

此刻,他再度看向李牧。发现李牧的脸上,又是—抹坏笑洋溢蔓延。

“莫非,汉兴还有计谋?”

“丞相怎么能这么说?”

李牧眉毛—挑,脸上坏笑依旧。

“我就是觉得吧,如今丞相—封感谢信。对司马懿的情谊,还是太浅了些。毕竟,他可是救了丞相的大恩人啊。若无些厚礼相送,何以彰显丞相对于他的—片挚诚。”

“嗯?”

闻言,诸葛亮秀眉紧蹙。

李牧—番话,显然其中蕴藏深意。

虽然,诸葛亮—时间并不能完全猜透他到底想要干什么。

不过直觉却很清楚的告诉他,自己这老对手司马懿,可能接下来要倒大霉了。

这—夜,蜀魏两营,风平浪静。

诸葛亮在李牧的设计和监督下,睡得比谁都香。—觉之下,直接到了大天亮。

反观司马懿,截然不同。

昨晚蜀使送来的—封书信,让他彻夜未眠。

即便如此,苦思冥想—整夜的他,还是没办法彻底洞悉那怪异的天象到底所指何人。

想他本就老迈,甚至比诸葛亮还要大上几岁。

如今已是年近六旬,就算身体还算康健,也非年轻时候可比。以致到了早上,整个人都显得有些憔悴。

—双老迈的眸子,明显带了不少血丝。

沉重的眼皮,让此时的司马懿,终于有些扛不住了。

此刻,他浑浑噩噩额,正欲睡去。万没想到,儿子司马昭,竟又匆匆跑进了大帐。

“父亲!”

“慌什么?!?”

简单的—个呼唤,让心绪惨遭—夜蹂躏的司马懿,明显有些愤怒和失控。

面对父亲的无端责骂,司马昭明显有些不知所措。

“慌,我也没慌啊。”

“不过就是跑得急切了些,何故却遭父亲这般斥责?”

司马昭脸色迥然,属实有些想不通。

再看司马懿,只能强装镇定。

他长长呼出—口浊气,让自己的情绪,尽可能趋于平缓。

“……说吧,什么事?”

“回禀父亲,昨天您让我和大哥调查的事情,有眉目了。”

“哦?”

司马昭的—句话,让司马懿困顿的双眸,立即绽放出—抹异彩。

下—刻,他突然来了精神。甚至正襟危坐,不惜搬了把椅子送到儿子的面前。

“快,和我说说,到底怎么回事儿?”

“是。”

眼看老父亲情绪变化,司马昭也变得格外精神了起来。

“密探回报,蜀营最近,果有来人。”

“是谁?”

司马懿眼神明动,不自觉竖起了耳朵。

反观司马昭,移了移身体,向老父亲身边又近了几分。说话的声音,也被下意识压得很低。

“回禀父亲,蜀国朝中,尚书仆射李福来过。”

“李福?”

司马懿闻言,不觉蹙眉。

“此人出身尊贵,但不过—介书生。却不知,他突然从成都来到军前,到底为了何事?”

“密探回报,诸葛亮病重。蜀主闻讯,惊恐非常。故而特地颁下诏命,专让李福前来军中,就是探问诸葛亮的病情。而且,孩儿还打探到,当时的诸葛亮就已经病入膏肓、不能理事。”

说着,他下意识环顾了大帐外—番。

眼看并无外人窥伺偷听,司马昭这才明眸微沉,继续将说话的声音压低几分,讲出了刚刚自己没有说完的话。

“探病是假,询问诸葛亮死后,能继承他官位的人才是真的。”


那一晚,诸葛亮喝了很多的酒。

因为身体等各种原因,早已戒酒多年的他,和尚未成年的李牧全都喝得酩酊大醉。

以至于晨早就赶来军帐的杨仪和李福,看到这一幕都有些惊诧。

“丞相这是怎么了?”

“我哪知道?”

二人相互对望一眼,此刻全都有些蒙。

反观诸葛亮,尽管历经一夜酗酒,此时憨憨入睡。然而他老迈的脸上,却挂着难以言喻的笑容。

看气色,似乎还比之前不喝酒的时候,要显得好了不少。

什么情况?

李福、杨仪,不禁面面相觑。

不过想到诸葛亮的病情,李福还是忍不住怒由心生。

“都是你这逆子!!!”

此时,他瞪着还在呼呼酣睡的李牧,恨得咬牙切齿。

可不管如何,李牧就算再怎么天生反骨,终究都是自己的儿子。

尤其是昨晚,诸葛亮屏退自己和杨仪,却把李牧单独留下。

那时候,李福就很担心。

自己走后,这天生反骨的孽障,届时还不知道又会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忤逆狂言。

李福心情复杂,既恨又怕。

结果李牧一夜未归,他也辗转反侧的一晚没睡好觉。

如今一大早,就约上杨仪,一起来见诸葛亮。万没想到,居然看到这样的场景。

“呵,真行啊。”

“我这当老子的,担心你这逆子,一夜无眠。你倒好,还与丞相把酒言欢,搁这儿喝上了。”

“好啊你……”

李福越想越气。

眼看杨仪,此时已经唤醒了诸葛亮。李福则飞起一脚,狠狠踹在李牧的身上。

“混账东西,起来!!!”

“嗯……”

这一脚,属实踹得不轻。

醉酒的李牧哼了一声,此时也从睡梦中缓缓苏醒。

看着面前一脸怒气的李福,李牧明显还有些醉眼朦胧。他揉了揉眼睛,只觉眼前之人面善。

“……你贵姓?”

简单的一句礼貌问候,恨得李福差点背过气去。

喝点马尿,如今这孽障,居然连自己这当老子的都不认得了。

这结果,你敢信?

闹得李福,此时自己都有点怀疑人生。

“不认识无妨,现在老子,就让你重新认识认识。”

不得不说,李福是真的怒了。

此时,他也顾不得自己上书仆射的身份。挽起袖子,便要对李牧举拳实施家法。

“住手!”

不远处,酒醒过来的诸葛亮,一声呵斥。

李福停在半空中的拳头,顷刻变得浑然失力,有些无的放矢。

“丞相,这逆子……”

“哎,哪里有什么逆子。”诸葛亮揉着还有些发酸的头,老迈的明眸露出一抹欣慰:“李仆射,不得不说,你生了个好儿子啊。”

由衷的赞许,让身边的杨仪都有些蒙。

“就这还好呢?”

此刻的李福,险些没因为诸葛亮的这句话,直接泪奔。

喝了马尿,醉卧军营也就罢了。关键是,现在的李牧,居然连自己这当爹的都不认识了。

“还好?”

“好哪儿啊?”

李福一脸苦闷,真想发问。

然而想到诸葛亮是丞相,这句话终究到了嘴边,还是被他硬生生咽了回去。

“没办法,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李福苦叹,一脸无奈。回眸又看了一眼,此时的李牧完全瘫软在地上,好像又睡过去了。

顷刻,李福百感交集,心头仿佛一万头草泥马狂奔而去。

这反骨,何止逆天。

本想飞起一脚,再度踢醒李牧。

谁想刚刚抬脚,被搀扶着坐在帅椅上的诸葛亮,居然又说了话。

“酒醉而已,人之常情。少年人嘛,时而放荡不羁一些,原属正常。毕竟,谁还没年轻过。似如此,且让他睡。”

“……”

闻言,李福愕然。

都说诸葛亮作为丞相,素来掌兵执政,皆有原则。今日一见,果然纯属扯淡。

这哪是惯着,分明就是放纵。

“丞相,要我说,你这多少有点过分了。”

此时,李福心中腹诽。不过想想,诸葛亮的态度,似乎还挺喜欢自己这反骨仔儿子。

“得了,没事就好。”

李福只能自我安慰,随后恶狠狠又瞪了李牧一眼。

反观诸葛亮,居然让杨仪取了毯子,不忘给李牧盖上。

“天气冷了,莫让他着了凉。”

“得嘞……”

此刻,杨仪也忍不住笑了。

难以想象,短短一个晚上的时间。在诸葛亮和李牧的身上,到底都经历了什么。

单这宠溺,放眼整个蜀汉,就问还有谁?

一夜间,诸葛亮的身边,好像多了个亲儿子。随之而来的是,他们这些部下都降了辈分,如今成为了孙子。

“行啊小子,丞相看重你,算你有造化。”

“此时我惹不起你,等这边完了事。日后回去成都,我再和你慢慢理会。”

想到这里,李福长长呼出一口浊气。

“这么早来见我,到底有什么事?”

“我……”

一句话,李福、杨仪,全都哑口无言。

反观诸葛亮,还未彻底酒醒的他,此时悻悻的目光先看向了身边的杨仪。

杨仪一个哆嗦,马上看向李福。

“李仆射,你不是说有很重要的事,要和丞相说么?”

“他我……”

瞬间,李福都蒙了。

不得不说,杨仪这老小子,是真能踢皮球啊。不过想想,人家这球踢得,似乎也的确没啥毛病。

本来一大早,就是自己非拉扯着杨仪来的。

你担心儿子,大不了就直说呗。毕竟丞相留下的,是你儿子,又不是我的。

平心而论,杨仪是挺无辜。

“李仆射,总不能一大早我被你拽来,最后还得我为你圆谎。毕竟,你是成都陛下的特使,我又不是。就算你犯了错,丞相也不能把你如何。反倒是我,作为丞相身边的长史,那结果可就不一样了。”

“唉……”

对此,李福深表无奈。

好在他头脑够机警,马上想到了说辞。

“对了,杨长史不说,我却差点忘了。陛下在下官离开成都的时候,曾经明言嘱托,让我询问丞相。敢问丞相,百年之后,谁人可继承丞相的职务?”

“哦,这件事啊。”

诸葛亮了然,此时酒也基本醒了。

“蒋琬,他可继承我的职务。”

“蒋琬之后呢?”

“费祎。”

“那……费祎之后呢?”

李福蹙眉,做出追问。

毕竟,这两个人,如今的年纪都不小了。

反观诸葛亮,紧锁双眉,沉吟多时。

最终目光,反而落在一旁躺在地上,此时因为酒醉还在憨憨入睡的李牧身上。

随即,他伸手一指,目光坚定。

“仆射的儿子,李牧、李汉兴,届时可继承我的丞相之位。”


此刻,李牧望着诸葛亮老迈双眸,突然想通了很多东西。

“丞相远离川蜀,西向扫清南蛮叛乱之后,似乎一直都带兵驻守在汉中。而你拿到兵权时候,岂非正是先主病故,朝中各家派系势力动荡之时么?”

“随着先主病故,当时的你,应该也知道荆州拿不回来了。”

“所以,你一面对外实施多年以来秉承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另一面,把国中的军权握在手里。”

“和曹操昔日挟天子以令诸侯不同,你并不想当权臣。只是想利用兵权,震慑住朝中的派系斗争。因为你知道,只有掌握了兵权,才能镇住权贵。阻止我蜀汉内部,可能发生的动乱,是也不是?”

简单的一席话,让诸葛亮为之动容。

他双眸微眯,看着眼前的李牧,突然身体颤抖了一下。

“汉兴,你和我说实话。刚刚的言论,到底是谁告诉你的?”

“不,没有任何人告诉我。”

李牧凝视着诸葛亮复杂的目光,此时说话的声音,压得很低。

“其实,我也是通过丞相刚刚的讲述,偶然得到的想法。你和先主,素来交情莫逆。昔日伐吴,先主尚能为了国家,不顾自己后世的名声。同样的事情,我觉得丞相你,应该也做得到。”

闻言,诸葛亮惊住,之后就是良久的沉默。

此时,他看着眼前义正言辞的少年,内心五味杂陈。刚刚拭去泪痕的老迈双眸,此刻又一次不自觉的湿润了。

“……还有什么,你继续说。”

诸葛亮提了提鼻子,仿佛强行压住心中的激荡。

他的反应,让李牧有所感知。

那就是自己突发奇想的猜测,或许真的就是当年诸葛亮面对蜀中不堪政局,最为真实的写照。

“兴兵北伐,看似是你毕生的穷兵黩武。实则,你也有属于自己的无奈。”

“你掌握兵权,驻军汉中。”

“即便你远离成都,但朝中的反对派系,只怕还是不肯放过你。”

此刻,李牧仍旧试探性的做出猜想。

毕竟诸葛亮的存在,可是他们这些权贵的大敌。

他一天不放下手中的兵权,这些人就一天睡不安稳。

自古掌握兵权的人,尽管权倾朝野,威赫当时。但也最容易,被扣上谋反的大帽子。

至少,远离国家管控,拥兵自重、图谋不轨是跑不了的。

“因此,他们上书朝廷,想要借此削你兵权。只要你手里没有了兵,各方派系以及权贵就可以在朝中肆意妄为,谋求复辟。”

“然而,丞相你很清楚他们的野心。所以你不能放下兵权,但不放下,就必须给自己找个合适的理由。”

话到此处,李牧自己甚至都有些不敢想象。

然而,他只是稍稍顿了顿,还是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这个理由,就是借助先帝复兴汉室的大梦以塞悠悠之口,而后不断的……北伐!!!”

话音很轻,却在大帐内久久回荡。

诸葛亮紧蹙眉头,听到最后,眼泪已经止不住的流。然而,他却隐忍着一言不发。

难以想象,这个已至暮年的老人,当年到底背负了怎样的压力。

他是诸葛亮。

可他是人,并不是神。

如今形如枯槁般的瘦弱之躯,难以想象长达十几年的执政,到底让他都经历了什么。

伴随着老迈双眸的紧闭。

诸葛亮的一行热泪,此时再也控制不住的划过脸颊。

“悠悠苍天,何人能知我心?”

“不想,居然会是一个少年人……”

此时的诸葛亮,激动的由衷感慨。而他的话,也让李牧的内心又一次掀起难以言喻的惊涛骇浪。

事实证明,自己猜对了。

可这也就意味着,之前他对诸葛亮的指控,全部化为泡影。

或许就像诸葛亮说的,活在当下,每个人都有无奈。

刘备如是,关羽如是。

他诸葛亮,也同样如此。

不得不说,他的北伐,看似穷兵黩武。实则其中的利害,作为老牌政治家的诸葛亮,显然也比谁都明白。

北伐带来的伤害,不言而喻。

可是不北伐,结果又会怎样?

国中的派系斗争,他一个丢了土地、没有了背景的丞相。如果没有了手中的兵权,他还压得住么?

是,十年北伐,掏空了国家。

期间,蜀国更以一州之力,强行悍动曹魏九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举动,令区区只有几十万人口的国家,如今民生凋敝。

然,那又如何?

不断北伐,打穷的是国家。可是不打,诸葛亮就必须要选择放下手里的兵权。

一旦兵权放下,整个蜀汉,也就彻底乱了。

届时,蜀中黎民深陷战乱,再遭涂炭之苦。

“相比之下,死人和受穷,到底哪个更严重?”

想到这里,李牧陷入沉思。

历史的真相,有时候迫于世间的规则,注定将被永远雪藏。

这个道理,李牧明白。

就像关羽、刘备,有些黑锅,他诸葛亮也必须得背。

“唉……”

李牧一声长叹。

此时,他也终于明白。看似连年的北伐,实则根本不是对外宣称的扩张战争。

复兴汉室,固然如实。

然而更多,则是为了稳固蜀汉内部的派系斗争。

想通这一点的李牧,突然对眼前已至暮年的诸葛亮,心中萌生起了难以言喻的愧疚。

“丞相,汉兴年少。之前狂言,错怪您了。”

面对诸葛亮,此刻的他,双膝一软跪在地上。

这一跪,既是歉意,也是敬仰。同时也是他对诸葛亮默默承受多年心中的苦闷,或许唯一能献上的东西。

眼看李牧如此,诸葛亮老泪纵横的脸上,露出止不住的欣慰笑容。

“汉兴,起来,快起来。”

此刻,他充满激动的伸出双手。

看着跪在自己面前,尚且稚嫩青涩的李牧,难掩心中无法言喻般的激动。

此子年少,太过不凡。

无论胆魄、睿智、洞察力,全都无以复加。最重要的是,这举一反三的能力,即便诸葛亮也都为之叹服。

“皇天,厚土。”

“我蜀汉,后继有人矣。”

此刻,诸葛亮内心激动,几乎想要叩谢苍天。

如今的蜀汉,正值人才凋敝之时。让诸葛亮都没想到,时至自己暮年,居然迎来这样的一个可造之才。

“没错,他是我大汉的救世主,是复兴之梦未来的希望。”

“此我蜀汉之幸,天下之幸也。”


然而,书信他没有第—时间交给使者。

反而交给司马师,示意他把自己的亲笔手书,先传给大帐内所有的将军们看过。

书信写的明白,措辞更是言辞犀利。

既彰显了他大魏的国运风骨,言语间还不忘把诸葛亮似有若无般的嘲讽,挖苦—番。

单是气魄,便是夏侯霸都不觉为之动容。

“都督,果然好文采啊。”

看过书信的诸将,无不对司马懿的慷慨激昂深感叹服。

眼看自己的举动,毫无破绽可寻。

司马懿这才放心,老迈阴沉的脸上,此刻也终于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哼,想对我用离间计,你还差得远呢。”

“目下我倒要看看,面对我的如此回信,你到底还能搞出什么鬼名堂来。”

毕竟他很清楚,诸葛亮是不可能投降的。既然如此,看到这封书信的他,就只有两个选择。

要么,回书和自己打嘴炮;要么,就是像之前—样,选择沉默。

无论怎么选择,他的离间计,注定都要以失败彻底告终。

“烦劳贵使,将此信代为转交。”

“哪里,本是下官分内之事。”

使者接过书信,恭敬拱手,潇洒离去。

望着他逐渐远去的背影,司马懿脸上原本得意地笑容,此刻莫名有些僵硬。

尽管他自诩,自己的做法毫无破绽。

可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总有—股不安涌上心头。

具体怎么回事,此刻他也说不上来。不过,有—点他能确定。

那就是此事的结果,或许绝对会远远超出自己的预期。而对方的深谋和考虑,更是自己完全看不透的深沉。

“……子元,你留—下。”

面对诸将纷纷退出大帐,此刻内心不安的司马懿,突然叫住了司马师。

“父帅,有何吩咐?”

“嗯……”

司马懿脸色阴沉,突然抬头,表情格外严肃。

“子元,你和我说句实话。昨天我让你和昭儿调查的事,你二人可当真仔细查过了么?”

“这……”

闻言,司马师眸子划过—抹不安。

尽管只是他的下意识反应,却终究没有逃过司马懿的眼睛。

“到底怎么回事儿?说!!!”

此刻,司马懿怒拍帅案,虎目圆睁。

平心而论,他从来没有对长子司马师发过这么大的脾气。致使突然发难,司马师倍感惶恐。

双膝—软,“噗通”—声跪在了地上。

“回禀父帅,不是儿子有意推诿。实在是昨天父帅吩咐的调查所事,皆有昭弟所办。昭弟曾经求我,希望能够给他效力父亲驾前的机会。我虽然觉得他年少,但多年来也成长了不少,这才答应了他。”

“嗯……”

闻言,司马懿双眸微沉。

心中—股怒气,这才逐渐平息。

作为司马兄弟的生身父亲,他对于二子的了解,显然极深。

长子司马师,做事沉稳,深得自己喜爱。

他为人好让不争,颇有贤兄风骨,尤其对弟弟视如己出。二人虽然名义是兄弟,但作为长兄的司马师,却—向对比他年幼不过几岁的司马昭极具宠溺、关怀备至。

反观司马昭,虽然年幼有才,却毕竟做事轻浮。

再加上自己这边,的确也对于长子司马师尤为偏爱。常常令他心怀嫉妒,急于在自己面前过度表现自己。

张利的性格,与自己大智若愚的善藏,无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唉……”

想到这里,司马懿—声短叹。

眼神中原本的冲天怒意,顷刻溃散。

“此子纵然做事为人,全都轻浮了些,可他毕竟还是年轻啊。况且—番处事,也是想向我彰显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如此用心,倒也没什么可说。”


193年的徐州,发生了巨大的变故。

那一年,曹操为报杀父之仇,率军大举进攻。

沿途一路,烧杀抢掠。尸山血海,令原本宁静的徐州,变成了人间炼狱。

史书记载,泗水为之不流。

琅琊,隶属徐州。距离屠城现场,并不遥远。

那一年,诸葛亮十二岁。

自幼丧父的他,姐妹兄弟几人,由叔父诸葛玄抚养。

面对曹军的暴行,年纪尚幼的诸葛亮,内心第一次深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曹操虽去,早晚还会再来。

为了保住族人,诸葛玄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南迁。

一路上,一家人颠沛流离。

诸葛亮的兄长诸葛瑾,便是在途中走散。而后流落江东,效力于东吴孙氏。

几经波折,一家人终于来到荆州,本欲投靠刘表。

然而,诸葛玄却在南迁途中身染重病,来到荆州不久便去世了。

落难孤儿,又是举目无亲的外乡人。

备受当地人冷眼之余,生活之苦,自然不言而喻。

不过,诸葛亮并没有放弃。

他隐居隆中,半耕半读。发誓有一天,自己一定要走向仕途,重振家风。

还有,就是要向曹操复仇。

然而,心中大梦如是。实现起来,却并不容易。

“去去去,没钱没势的穷小子,还是个没有背景的外乡人。也配前来拜会我家大人,妄想成为属官。快些给我滚,稍晚了些,小心我抓你去做农奴。”

十八岁,学富五车的诸葛亮,又一次体会到了人生之艰难。

之前他还天真的以为,自己只要能力够,就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伯乐。

殊不知,这世道的艰辛与黑暗,远超他的想象。

他这才明白,自己有能力又如何。世道的法则,是你没有背景和显赫的身份,根本没有人会去多看你一眼。

“难不成,我这么多年的书,真就白念了么?”

一怒之下,回到隆中的诸葛亮,甚至都想烧了书籍。

“小弟,这书不能烧。”

眼看他要做傻事,两个姐姐立即拦住了他。

“小弟,我们来帮你。”

“啥?”

诸葛亮一脸不解。

两个姐姐,拭去眼角的泪光,扶起诸葛亮。一双明眸,透出对于弟弟无尽般的关爱。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荆州当地的两大豪门,蒯家和庞家。今天早上,已经来向我们提过亲。我和你二姐,不久就会出嫁,去给豪门的公子当小妾了。”

“什么?!?”

闻言,诸葛亮满脸震惊。

“蒯家和庞家,就那俩小子?蒯家那二公子,就是个妥妥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至于庞家,那就更不用说了。一副三寸丁、枯树皮的丑恶模样,快三十岁的人了,还没咱家十二岁的小弟高呢。”

“住口!!!”

大姐一记耳光,抽得诸葛亮脸颊火辣辣的疼。

与此同时,大姐的手,也在瑟瑟发抖。她眼眶含着泪光,突然一把将诸葛亮拥入怀中。

虽然什么都没说,但诸葛亮的内心,却掀起惊涛骇浪般的波澜。

那一年的冬天,雪下得很大。

望着出嫁远去的两个姐姐,诸葛亮第一次感觉到自己的无助,撕心裂肺的放声痛哭。

父亲早丧、亲朋战乱中被杀、南迁疾苦、求官碰壁……

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将他击穿,然而眼下……

没办法,世道如此,穷人只能低头。

然而,两个姐姐的牺牲,并没有让诸葛亮顺利的换来自己梦寐以求的仕途之路。

用明白人的话说,就算嫁入豪门,她们的身份终归是妾。

“不过孩子,我倒是可以给你指条明路。听说当地的名士,黄承彦有个女儿。虽有才学,却因为长得丑,至今没有出嫁。如今你也老大不小,何不托你两位姐姐的关系……”

有心人的一句话,让诸葛亮明眸一闪。

为了自己,两位姐姐都能牺牲,我又算得了什么。

“我娶。”

诸葛亮的回答,毫不犹豫。

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有了荆州名士女婿的身份加持,他很快就得到了拜见刘表的机会。

然而,刘表并不看重他。

诸葛亮这才知道,就算自己获得了入主荆州上流的机会。但在权贵们的眼中,自己始终还是个不入流的外乡人。

况且,刘表也真的是胸无大志。

相比于才能,老迈的他,或许更重视出身。

荆州四大顶流豪门,蔡蒯黄庞。

蔡瑁、蒯越等人,几乎将重要的席位悉数坐满。这样的结果,让胸怀壮志的诸葛亮,完全看不到任何未来。

“区区自守之贼,的确配不上我为他效力。”

“汉室宗亲又怎样,冢中枯骨罢了。天下权贵,都是一个德行。”

心灰意冷之下,他再度回到隆中,开启了逍遥快活般的人生。

也就是那时,他学起了姜太公,玩起了愿者上钩。

权贵看不起我,我便做一狂生,又能怎样?主打的,就是一个和你们这些人的格格不入。

因此,他身在隆中,自比管仲、乐毅。

本想着,逍遥快乐了此残生。不想数年之后,26岁的他,居然真的迎来了人生中的转机。

落寞的汉室宗亲刘备,主动登门造访。

介于同为刘表汉室宗亲的前车之鉴,诸葛亮本不欲见他。然而三顾之恩,终究还是打开了自己尘封已久的心扉。

和自己一样,先主也是外乡人。

他一路颠沛流离,受尽世人白眼,却永不言败。关键是,他几乎与自己有着近乎相同的人生经历。

那一刻,他动容了。

因此,他倾尽毕生所学。将自己对于天下大势的理解,对作为先主的刘备倾囊相授。

刘备感激涕零,而他也决定出山相辅。

之后,二人食则同桌,寝则同床。不得不说,刘备几乎给了诸葛亮全部的信任与尊重。

当然,自己也没有辜负他的厚望。

刘备出征在外,自己就是他的替身,负责大后方的治理与统筹规划。

君臣二人,彼此配合,相融以沫。

在荆州,这片原本排斥他们这些外乡人的土地。一番霸业,悄然形成了自己规划中的雏形。

此时,益州传来消息。

别驾张松献图,先主获得入主益州的机会。留下负责荆州大后方的人,还是自己。

“你确定带着士元入蜀,而不是我么?”

“是。”

面对诸葛亮的询问,刘备的回答坦然并且坚定。

“荆州三战之地,战略机要所在,绝对不容有失。只有孔明你坐镇后方,我才能彻底放心。况且蜀道艰难,你是我兄弟,我实在不忍令你随我受苦。”

简单的一番话,让诸葛亮泪如雨下。

即便此时已经过去二十多年,诸葛亮当着李牧回想起来,脸上仍旧浮现出难以言喻般的感动与笑容。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