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蒋瑞清蒋靖安的女频言情小说《胎穿贫苦乡村,我自带福娃体质蒋瑞清蒋靖安全局》,由网络作家“三月含芳菲”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嘁!小胖子似乎不懂她的拒绝,很自来熟的带着一群小伙伴散落在蒋禹清周围的大树底下,拿树枝小棍之类的工具,挖起起来。并且将挖到的知了幼虫全都放进了她的罐子里。蒋禹清也由着他们。小孩子爱玩,爱搭伴儿那是天性。只是天天跟外头疯跑也不是个事儿,若是村里有个学堂就好了,把熊孩子们都关进去,整个村都能清静不少。当然,这事儿也只能想想。她还是太小了。一群孩子玩了一上午,把蒋禹清家周围的树根都刨了个遍,捉了大半罐子,她寻思着,今年夏天,耳朵边能清净不少。至少,不会再被知了吵得睡不着午觉。蒋禹清将这些孩子带回家,让她娘把知了洗干净用油炸了,洒上盐和辣椒面,给自己和景衍各拿了几个,其余的都给他们分了。熊孩子们吃的喷香,约着下午还去挖。吃完午饭后,景衍便要...
《胎穿贫苦乡村,我自带福娃体质蒋瑞清蒋靖安全局》精彩片段
嘁!
小胖子似乎不懂她的拒绝,很自来熟的带着一群小伙伴散落在蒋禹清周围的大树底下,拿树枝小棍之类的工具,挖起起来。并且将挖到的知了幼虫全都放进了她的罐子里。
蒋禹清也由着他们。小孩子爱玩,爱搭伴儿那是天性。只是天天跟外头疯跑也不是个事儿,若是村里有个学堂就好了,把熊孩子们都关进去,整个村都能清静不少。
当然,这事儿也只能想想。她还是太小了。
一群孩子玩了一上午,把蒋禹清家周围的树根都刨了个遍,捉了大半罐子,她寻思着,今年夏天,耳朵边能清净不少。至少,不会再被知了吵得睡不着午觉。
蒋禹清将这些孩子带回家,让她娘把知了洗干净用油炸了,洒上盐和辣椒面,给自己和景衍各拿了几个,其余的都给他们分了。熊孩子们吃的喷香,约着下午还去挖。
吃完午饭后,景衍便要跟着他舅舅回去了。他似乎有些不舍,上了马车后还频频回望,直到看不见蒋禹清了方才放下帘子。
因为秦珏说蒋家的菜好吃,老胡氏十分欢喜。带着几个儿媳妇到后院,不拘黄瓜辣椒茄子,拿着筐子一顿薅,装了整整两筐让他带走。关实把秦珏这个没见过世面的城里孩子吓一跳。
暗道,这蒋家的老太太也太热情了一些。这么些菜,怕是到起程进京之前都不用买了。
整好理田地,蒋家的女人们便按照蒋禹清说的方法,将薯藤剪下来,剪成标准的扦苗。
天公作美,正好下了场大雨,大人们戴斗笠披蓑衣冒着雨种了下去,连定根水都不用浇,堪栽了一亩半。
这一亩半红薯蒋禹清打定主意不浇灵泉水。自有她的考量。
老爹即将上任本县县令,这批红薯收获后正好给老爹充充政绩。这玩意贱,种下后稍加管里亩产都有好几千斤。
只要皇座上的脑子不进水,红薯势必会大量推广。那么这一亩半的红亩就会全部被收上去做为原始种子。
如果她用灵泉水浇灌,那么亩产起码万斤以上。普通人可没有这逆天的泉水,若是推广出去,达不到这个产量,被人攻讦弄虚作假岂非得不偿失。所以灵泉水什么的,留着自家吃用就好。
剪扦苗剩下来的红薯叶,老胡氏挑嫩的洗了一篮子,用蒜沫子和干辣椒爆锅炒了,竟然十分的脆嫩好吃。
五月二十一,艳阳高照,万里无云,是个适合远行的日子。
秦钰带着外甥景衍,在一队侍卫的护送下正式起程回京。蒋文渊用马车拉了两个大萝筐的土特产,带着全家老小来送行。
见大人们在说话。景衍也把蒋禹清拉到了一边。她不确定这小正太要做什么,但这不防碍,她对这个小正太还是挺有好感的
景衍抿了抿唇:“我叫你清清可以吗?”
“嗯嗯,锅锅!”
“是哥哥,不是锅锅!”
“锅锅!”蒋禹清有些尴尬。发音不准这事,真不能怨她,等她再长大点就好了。景衍也知道妹妹还太小,不能强求。于是道出自己今天的主要目的:“我要走了,以后,你要照顾好自己。不要再被坏人抓走了。”
“嗯嗯。”团子点头,表示记住了。“锅锅,寄已,安安。”小哥哥也要照顾自己,一路平安哈。
“嗯,我会的。还有……”景衍一惯端肃的小脸,显出些别扭来:“就算我走了,你也不许将我忘记。我叫景衍,风景的的景,天衍其一的衍。一定要记住了。”完全想不到这么点的奶团子能不能听得懂的问题。
上辈子,她死的时候正是夏天,死了没几天就带着灵境重生了。冰箱里说不定还真有西瓜。
想到这她兴奋了,立即把意识沉进了灵境里。果然在神外办公室的冰箱里找到了西瓜。整个的,冻得冰凉的大西瓜。
此外,冰箱里还有不少零嘴和可乐汽水之类的饮料。也不知是哪位同事买的,现在倒是便宜了她。之后她把整个医院办公室的冰箱都找了一遍,几乎每个冰箱里都放得有西瓜。有整的,也有切了一半儿的。
小超市最多,后院的仓库堆了足四五十个,个个都在十多斤以上。除此外,每个冰箱或多或少都会有些瓶装水和饮料,茶叶也找出来不少。
尤其是院长办公室,整个冷藏箱都是茶叶。而且,还都是难得一见的好茶。这老头儿桃李满天下,又好茶,因此学生们每年都会想尽办法寻些当地的好茶寄给他。
搜罗了一通,蒋禹清心满意足的出了灵境,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觉。睡醒后,示意陆氏屏退丫鬟。陆氏看了眼女儿,猜测这丫头又要显什么神通了,便依言打发了丫鬟下去歇息。又将头探出窗去,见四周无人方才冲女儿点点头。
蒋禹清笑眯眯的自灵境的抱出个硕大的西瓜。谁曾想一得意竟忘了自己还是个一岁多点的小豆丁,冷不丁叫西瓜啪的一声砸脚背上,闷闷的一声“咚——”
西瓜裂了。
奶团子的笑容顿时僵在了脸上。
就……有点儿疼。
好疼。
真的疼。
啊——,忍不了了,太特么疼了!团子一屁股坐在地上,生理眼泪都出来了。
完了,完了,她的脚指头不会断了吧!
不会吧!
脚断了也不能哭!让从前的同事们知晓,堂堂军区总院神外第一刀,竟然被个西瓜砸哭,会被笑死的有没有。
陆氏被这突如奇来的变故惊呆了。回过神来立即把女儿抱上榻,扒掉鞋子查看女儿的小脚。不过几息的功夫,白玉般的小脚丫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肿起来。陆氏脸都吓白了,立即大声喊人套车去医馆。
几个丫鬟跑进来,看到这情形也吓了一跳,忙跑出叫备车了……
急匆匆的赶到和安堂,还是上回那个爱怼人牛气轰轰老大夫。
老大夫认得她,问怎么回事。陆氏没敢说实话,只说让个绿皮大南瓜给砸的。
听说是让个大南瓜砸的,老大夫又好气又好笑。仔细检查过后训她:“你这小丫头,小小年纪就这般多灾多难。好在骨头没断,回去擦些去淤的药酒,养上几天就没事了。下次可莫要再调皮了,自已都还没南瓜重呢,逞什么能……”巴拉巴拉,叨叨了一大堆。
给她擦完药酒后,怕她疼,又让医女往她嘴里填了块糖。
嗯——,蒋禹清觉得吧,大夫是个好大夫,老头是个好老头,当然,如果不那么啰嗦的话,那就更好了。
陆氏谢过老大夫,付了诊金正要回去。外头又跑进来一群人,当头的两个正是自己的丈夫和哥哥。
蒋文渊和几个同僚正在前头议事,忽听得后衙小丫鬟来报,自家小女儿不知被什么砸了脚,好像砸的还挺狠,夫人已经送去医馆了。
蒋文渊吓了一跳,问了是哪家医馆后,丢下一干人就往外跑。与之一同议事的陆平章也吓了一跳,跟着往外跑。
看着女儿眼泪汪汪的大眼睛,和肿成发面馒头似的小脚丫。蒋文渊心疼之余又好气又好笑,实在没忍不住揪了揪女儿的头顶的小触角:“小捣蛋鬼儿,被什么砸的,砸成这样。”
天亮后,蒋家的院子里更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几伙儿同族的壮小伙们,分头从各家借来桌椅板凳,在院里划好的地方摆开,摆不下就摆在相邻几家的院子里。
请来帮忙的妇人婆子们,分成了几组。洗菜的洗菜,杀鸡的杀鸡,破鱼的破鱼,剁肉的剁肉,切菜的切菜,个个麻利非常。
蒋家院外的空地上,沿西墙架起了一溜儿四口大灶。灶里燃起了熊熊大火。
一口锅焖米饭,一口锅熬着大骨头汤,剩下的两口大锅里,大师傅也麻溜的用大铲子翻炒着肉菜。
那浓浓的肉香味,飘出去老远,勾得人直吸溜口水。
庄户人家,靠天吃饭。年景好的时候,所得的粮食交了税,也仅能勉强混个温饱。
肉是轻易吃不上的,只有家里长辈过寿,或是年节的时候,才能割上一点,打打牙祭,要想吃饱那是不可能的。
此番,蒋家给小孙女做满月,竟是预备了足足三十桌的席面,杀了一整头肥猪。
听王老五说这猪忒肥实,不算下水,光肉都得二百来斤。
除此外,还有整鸡和整鱼,竟是比过年都丰盛。
不管是受邀的几家外姓人家,还是跑来看热闹的村民。
一面感慨这蒋家疼孙女,一面又禁不住为蒋家的大手笔暗自咂舌。
蒋家发了财,又这般阔气,家里还有一个秀才老爷。
听说下半年就要下场考举人了,若是中了,这门庭眼看着就要起来了,将来可更要交好才是。
当然也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外姓人,暗地说蒋老头和老胡氏老糊涂了。
放着那么多孙子不疼,给个小丫头片子赔钱货办什么满月酒。
那孙女再好,将来也是别家的人,还不若留着钱给孙子将来娶媳妇。
且说旁人万般心思不提!
四月二十。蒋禹清满月。
作为主角的蒋禹清小宝宝,一早醒来就被她娘亲和奶奶外加两个伯母争相打扮了。
仲春时节,花开遍地,已经十分暖和。
尽管如此,作为小宝宝的蒋禹清,还是被长辈们戴上了溥棉的红色虎头帽。
帽子做工十分精细,两只立起的虎耳尖上,还用金色的丝线绣了两条栩栩如生的小锦鲤。
与她额间的红莲交相呼映,十分的童趣可爱。
身上是同色系的大红色小裙子,裙子里套着红色的小裤子。胖脚丫上是小小的可爱虎头鞋……
总之,全身都是红通通的,像极年画上的福娃娃。
一个月的时间,小团子彻底长开了。加上天天喝灵泉水的缘故,她的身体不含一丝杂质。
皮肤如极品的羊脂白玉一般通透细腻,白嫩中透着淡淡的健康的粉。
小巧秀挺的鼻子,樱粉色小嘴,又浓又密扇子似的长睫毛,尤其是那双葡萄般干净清澈的大眼睛,注视你的时候,让人瞬间觉得,灵魂都被净化了。
这样的孩子,谁人不爱?
奈何蒋家人紧张的很,轻易不让人抱。
才辰初,陆氏的娘家人就到了。陆老爷子并陆母郭氏,连同儿子陆平章儿媳陈氏和两个孙儿赶着骡车到了。
听说娘家人到了,陆氏忙抱着孩子从屋里迎出来。
郭氏方一见面,就将蒋禹清抱了过来,嘴里心肝儿宝贝的哄着。对着疼爱自己的亲外婆,蒋禹清很给面子的露了个无齿的微笑。之后是大舅母陈氏。
陈氏生了两个儿子,也没有女儿。
自打上回洗三见了小姑家的女儿,着实喜欢坏了。
今日见得怀里的女娃较刚出生那会,更加的玉雪可爱。尤其是额间的那朵红莲,熠熠生辉,仿佛观音座前的小仙童一般。
当真是喜欢到了骨子里,恨不能抱回自己家养才好。
当然,她也只能是想想。这可是蒋家的眼珠子,谁抱跟谁急。
作为舅母,她能经常亲近一二,沾沾福气,就已经很满足了。
陆外公和陆大舅也极喜欢这个小外孙女儿。
早就听说这孩子生来便额生莲花,是个有大福气的。今日一见果然不假。
只不过,男人在情绪上的表达,要含蓄的多。
陆大舅家的两个两个儿子,一个十一岁,一个九岁,均已跟着祖父读书。跟蒋家的七个孙子既是同窗又是姻亲,彼此间很是玩得来。
此番跟小姑家的长辈们见过礼,看过妹妹后,就同蒋家的小子们凑到一块儿玩去了。
蒋文渊陪着岳父也是恩师,和大舅兄一起在外间说话。陆氏便同亲娘和大嫂在屋里说私房话。
不多会,便听得大嫂的娘家人来了。陆氏便又同母亲和嫂子告了罪,抱着孩子迎出去。
林氏的娘家是开镖局的。
她爹林老镖头年轻时从戎,解甲后便开了家镖局为生。为人豪爽仗义,也是青州县响当当的人物。
此番,亲家得女,林老镖头亲自带着一家人前来,足见对亲家的重视。
林家贺蒋禹清的满月礼十分丰厚。
一个缀百蝠长命锁的银项圈,莲花纹的银手镯、脚镯各一对儿,并孩子的夏季衣物四套,其他的茶礼若干。
林家老太太把蒋禹清抱在怀里,好一阵稀罕。
她自家也有孙女儿,但长成这般漂亮可人疼的,也是第一次见。
只同老胡氏夸道:“老亲家,这娃娃生的好啊,长得跟观音座前的小仙童似的,一看就是有大福气的。你有福了!”
老胡氏最喜欢别人夸自家的孩子,当即笑的合不拢嘴:“亲家姐姐,不怕你笑话我。
西津渡我蒋氏一族,多少年多少代也就我家得了这么一个宝贝姑娘。
这事儿我能吹一辈子,我可不得有福气吗!”
“哈哈哈,老亲家,你说对,有福气,我们都有福气!”
正说着,打外头进来一个挑着担子的憨厚汉子,并一个拄着捌棍儿的老头儿。
汉子的担子一头是盖着红布的篮子,另一头拴着两只咯咯叫唤的老母鸡。
老胡氏忙迎了上去:“哎约喂,我的老哥哥,小三他舅舅你们怎么来了。
这大老远的,得亏了您走啊,快,快进来,屋里坐。”
这位老人是就是蒋禹清二伯母朱氏的娘家大伯,亦是蒋文喜师傅的族兄。挑担子的汉子则是朱氏的堂兄。
朱氏自小没了爹娘,跟着哥哥过活。
哥哥娶亲后,嫂子嫌弃她是个拖油瓶,对她很不好,常常是非打即骂。一天累死累活的干到晚,常常连饭都不给吃饱。
若非大伯一家看不下去,时常帮衬一二,朱氏怕是活不下去。
后来,朱氏出嫁,兄嫂收了蒋家的聘礼银子,却是一文不出。
也是这位大伯一家出头,给朱氏做了两身新衣。堂兄堂嫂们又给凑了口箱子,这才出了门子。
因着兄嫂不仁,朱氏出嫁后极少回娘家。
偶尔回去,也只是去看看大伯一家。
因此又惹得娘家嫂子在村里到处说她是不孝的白眼狼,暂且不提。
蒋禹清醒着的时候,也听自家娘亲和奶奶说过二伯母娘家的一些事情。
因此对于这位善良的老人,十分有好感。
在老人抱她的时候,十分给面子的露了个大大的微笑,甚至用自己幼嫩的小手,握住了老人的手指。
蒋家的满月宴共预备了三十桌的席面。
桌上,鸡、鸭、鱼、肉,足足八大碗,全是干货。那香味飘出老远,让肚里本就少油水的村民们,馋的直流口水。
只恨不能快点到时辰,好敞开肚皮吃一顿。
那厢里正领着颇面生的一行人,分开密集的人群往蒋家的院子走来。
当头的青年,穿一身雨后天青的长袍,头戴玉冠,腰悬玉佩,面容颇为俊美。
揩一五六岁的漂亮小童,那小童也是一身锦衣,头戴一顶小小的金冠。
明明小小年纪,身上散发的气势,却是压得人不敢再看他第二眼。二人身后跟着六名护卫,一看就不是普通人。
里正眼尖,揪住了蒋家的大小子蒋禹江道:“快去把你爷爷你爹你叔全喊来,咱家来贵人了。”
蒋禹江心里一惊,抬头迅速扫了来人一眼,也不敢多看,作了一揖便去里面喊人了。
听孙子说,外头来了大人物。蒋老头忙带着几个儿子迎了出去,果见里正带着一群打扮贵气人站在门口。
里正见主人家出来,忙上前一步,压低声音道:“这是咱们县的县令秦大人和小公子,今日私访到此,听说你家做酒,特来沾个喜儿!”
蒋老头几时见过这般大人物,一时之间手脚都不知往哪儿放。
蒋文康和蒋文喜比之蒋老头也强不到哪去。
还是蒋文渊先上前一步,行了一个揖礼:“学生蒋文渊见过秦大人,小公子,和各位差大哥!”
蒋老头和两个儿子这才反应过来,忙要跪下给秦县令磕头。
却叫秦县令给拦住了道:“老丈不必多礼,今日本官也是偶然私访至此。听说你家孩子满月,便也想来沾个喜气!”
蒋老头高兴道:“不敢,不敢,大人能来我家,是草民一家的福气,大人,小公子,各位兄弟,快里头上座。”
听说县令来了,屋子里的人纷纷想来给县令见礼。秦县令让随从给拦了。
蒋文渊安排秦县令坐了主桌,又请了岳父和大舅哥、林老镖头,朱大伯、里正和几位族老作陪。
陆大舅陆平章本就是衙门的户籍师爷,与秦县令再熟悉不过。
二人一见面,均是愣了一下。得知陆家与蒋家的关系,秦县令笑着道:“我知你今日要来喝外甥女儿的满月酒,却不想就是这家,到是赶巧了。”
有陆家大舅作陪,这桌子上总算少了些拘束。
令人意外的是,看似高冷的小公子则跑去和蒋家七个小子并陆氏娘家的两个侄儿坐了一桌,正好凑齐了十个人。
到了时辰,打了爆竹开席。
酒过三巡,按习俗,蒋文渊夫妻要抱着今日的主角蒋禹清出来挨桌谢客,也是讨口福。
每到一处,孩子都会得到无数的祝福。
一时间,以蒋家院子为中心方圆几百米的范围内,处处欢声笑好,好不热闹。
待得酒足饭饱,客人们纷纷离去。
秦县令也要离开了。
蒋文渊带着族人起身相送。‘
出于好奇,临走前,秦珏要求看看孩子。县令大人想看孩子,蒋家人自是不好推辞。
这些人的目标也十分明确,想结亲。
这些,都让陆氏四两拨千金的给挡回去了。
蒋家的男孩子们最大的才十四岁,完全用不着这么早议亲。
并且,早在去年媒婆第一次上门说亲时,孩子们便同长辈们说清楚了。至少也要等他们十八岁以后,再考虑这个问题。
想想也是,如今蒋家一门三个官,其中一个还封了侯,世袭三代始降。
就连最小的孙女儿也封了乡君。
这样的门第放在权贵云集的京城,也是众人争相巴结的对象。
更何况是在零州,自然也就成了州府诸多官员豪绅结亲的头选。
孙辈这里没办法,蒋家几个爷们的后院里,除了正妻可是空荡的很。
再说了,男人有几个不偷腥的,找机会塞进去个把女人,那不是很容易的事。
于是乎,个别剑走偏锋的人家明晃晃的带着家中的庶女上门,自荐要做妾,说是给蒋家开枝散叶的。
气得老胡氏当即连人带东西一起丢出门去。
大骂道:“什么玩意儿都敢往我侯府塞,当我侯府是捡破烂的不成。我家有的是好儿媳,更不缺孙子!呸,下作的东西!”
来人除了让人看了场笑话外,什么好处也没捞着,只能灰灰溜溜的回去了。
老胡氏发作了一通,等儿子们回来后,又耳提面命了一番。道不管家里如何发达都不许纳妾。
没道理儿媳妇跟着你们吃了大半辈子的苦,好容易熬出头了,再找几个妖妖娆娆的小妖精来给她们罪受。
但凡你们有这个想法的,趁早给她滚出家门。
蒋文康兄弟几人连声称不敢,也不会。
他们都是老实人,只想跟婆娘孩子安安份份的过日子,小妾之类的都是乱家之源,是万万要不得的。
有了婆婆这番话,蒋家的儿媳们底气更足了。
无论走到哪里,头都是抬的高高的。不仅是因为有儿子,还因为她们有个好婆婆,更因为她们的夫君不纳妾。
这件事情也算是给蒋家人提了个醒。
老胡氏敲打完儿子后,还是觉得不安心。想了想把孙子们也给提溜出来敲打了一通。
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一、出门在外遇到掉帕子荷包的轻易不要去捡,因为很可能是别人故意制造的偶遇。
二、去别人府里作客,遇到掉水里的女娃,可以呼救,但千万不要亲自去救。
因为很可能你救起来后,这姑娘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归你了。
三、去作客时,千万注意不要被人“不小心”泼茶水,因为这很可能是陷井。
瞧瞧这超前的思想,这超凡的觉悟。
若不是知道老胡氏是土生长的古人,蒋禹清都以为这位也是现代社会穿越来的了。
她大堂哥蒋禹江,目瞪口呆的问他奶:“您老怎么知道的这么清楚?”
老胡氏得意道:“那城里茶楼说书的说的啊,我可是听过好几回了。
话本里也有写,我不认字,还不能让认字的丫鬟给我念么?”
好家伙,老太太还挺好学。
老胡氏显摆完了,还不忘继续敲打孙子们:“都听进去了没有,虽说都是话本子里的事,可无风不起浪。
现实里要没这事儿,那话本子里能写的这么活灵活现?我可不信!况且,这讹人的招不在烂,好使就成。
你们这群小崽子,在有些人眼里那就是会走的肥羊,逮着一只,下半辈子的荣华富贵便不用愁了。”
这词形容的……虽说难听了些,还真就挺有道理的。
蒋禹清觉得,有这么个脑子格外清醒的奶奶,她的这些哥哥们将来的日子差不了。
自里头拿出个绣着胖锦鲤的小荷包,掏了一块碎银子交给摊主。摊主用戥子一称,找回她七十二个大钱。
境主大人财大气粗,嫌铜板太重不好拿。刚好旁边走过一个卖糖葫芦的,大手一挥将人家的糖葫芦给包圆了,
三文一串的糖葫芦,共六十七串,花了二百文。卖糖葫的小哥儿笑的大牙花子都露出来了,把插葫芦的草把子也一并送给给了她。
于是乎,蒋家的孩子们每人拿了一串糖葫芦,包括后头跟着立春谷雨和小厮们都有份。
已经十三岁的蒋禹河最是好动。他饭量又大,力气也大,连个子都比他哥哥蒋禹江高出半个头。
此刻,他眼明手快的抢先一步扛起了糖葫芦棒子,可把其余的哥哥弟弟们羡慕坏了。
试问有哪个孩子的童年,没有一个扛着一棒子糖葫芦满村乱窜,甜蜜又伟大梦想呢?
扛着糖葫芦棒子的蒋禹河,瞬间觉得自己是这条街上最靓的崽,气场一丈八。
雄纠纠气昂昂的走在一众兄弟和妹妹的前头,跟战场上得胜归来的将军似的,牛气坏了。
这么一大帮子漂亮姑娘和少年郎们走在大街上,每人拿一根糖葫芦吃着,着实吸睛极了。
街上的小孩们看到,纷纷吵着要家里人买。家长们被吵得没有办法只好上前问蒋禹河糖葫怎么卖?
蒋禹河本想说不卖,却先一步被堂弟蒋禹湖捂了嘴:“卖的,四文一钱一串!”
那家长一愣:“怎么这么贵,平日里可只要三文一串。”
蒋禹湖笑眯眯道:“叔,您也说那是平日里喽。现在可是年根儿了,糖啊什么材料都涨价得历害,我们也是没办法。”
那家长一想也是这么个道理,于是爽快的掏出八文钱给两个儿子一人买了一串。
这一发便不可收拾,围上来买糖葫芦的人是越来越多,不一会一把子糖葫芦便只剩了根光杆子。
蒋家兄妹们你看我我看你,不约而同找了个角落,掏出袋里的铜钱一数,二百二十四文。
也就是说,他们不仅赚了二十四文,还白吃了十一根糖葫芦。
蒋家的孩子们都惊呆了,头一回他们知道,钱还可以这么赚的。
看到又重新回到手里的二百多个大钱,蒋禹清颇有些哭笑不得。不过,经此一遭,她算是看出来了。
这个平素不显山不露水的三哥蒋禹湖,是个经商的天才。如果他愿意,往后或可往从商的方向培养。
想到这,蒋禹清高兴对蒋禹湖竖了个高高的大拇指,大声道:“三哥哥,棒棒!”说着又从装钱的小荷包里掏出多赚的那二十四枚铜钱放进他的手里甜甜道:“哥哥的!”
蒋禹湖得了妹妹的夸赞,还得了妹妹奖励的二十四个大钱,着实高兴坏了,嘴角翘得高高的,一路就没放下过。
也就是这二十四枚铜钱,开启了蒋禹湖大夏首富的传奇之路,后来更是成了他这一支的传家宝。当然,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虽有丫鬟小厮们跟着,可孩子们这边的事,家里的长辈还是时刻关注着的。刚才发生的事情,自然也是瞧见了了。
朱氏眼睛亮亮的问丈夫:“以后老三要是不想读书了,让他去学做买卖怎么样?”
蒋文喜道:“我无所谓,只要孩子自己喜欢。”
蒋文渊道:“我看行。小三儿读书的天份一般,但胜在脑瓜子灵活,知变通,是块经商的好料子。往后家里肯定是要发展些别的产业的,好好培养,未必不能成就一番事业。”
听到小叔子对儿子的肯定,朱氏的眼睛更亮了。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