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嘻嘻看书 > 现代都市 > 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精品小说

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精品小说

理振 著

现代都市连载

热门小说《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是作者“理振”倾心创作,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这本小说的主角是朱由榔李炎,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几个月以来,这个统筹规划的“帅才”其实是由朱由榔亲自来担任的,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朱由榔那两把刷子也就是个“微操大师”的水准,哪里能管千军万马?赶鸭子上架而已。换句话说,他需要的不是樊哙,而是韩信。而有着后世记忆的朱由榔知道,明亡后,在西南主持抗清,几乎一木擎天的李定国正是这样的人才。更不必说,现在的朝廷也的确需要一个强势的外援,否则光从兵力上讲,......

主角:朱由榔李炎   更新:2024-01-05 22:36: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朱由榔李炎的现代都市小说《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精品小说》,由网络作家“理振”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热门小说《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是作者“理振”倾心创作,一部非常好看的小说。这本小说的主角是朱由榔李炎,情节引人入胜,非常推荐。主要讲的是:几个月以来,这个统筹规划的“帅才”其实是由朱由榔亲自来担任的,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朱由榔那两把刷子也就是个“微操大师”的水准,哪里能管千军万马?赶鸭子上架而已。换句话说,他需要的不是樊哙,而是韩信。而有着后世记忆的朱由榔知道,明亡后,在西南主持抗清,几乎一木擎天的李定国正是这样的人才。更不必说,现在的朝廷也的确需要一个强势的外援,否则光从兵力上讲,......

《亡国明帝:他反杀清帝一举复明精品小说》精彩片段


“陛下,这......恐怕不可能吧?”

“那孙可望、李定国四人此时已经自立为王,那孙可望还自称国主,若是诏安,该以何名义?而人家又凭什么受召呢?”

站在首位,一直都很少说话的瞿式耜此时总算无法再保持沉默了。

堵胤锡的第四条提议便是建议朝廷与此时已经转入云贵的大西军联系。

所谓大西军就是指明末农民起义军中由张献忠建立的流民武装力量,因为张献忠入川后在成都自立,号称“大西”所以被称为西军。

就在去年,清廷派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和吴三桂等统率满汉大军,全力向大西农民军扑来。又因为部下刘进忠叛变出卖,被清军突袭,最后死在西充凤凰山。

只留下四个义子,即孙可望、白文秀、艾能奇、李定国四人。四人均为张献忠手下大将,地位相当,商议之后决定同时称王,以大哥孙可望为首,南下云贵求生路。

而到了此时,西军主力基本上均已转移到了云南地区,少说十来万是有的,如果真能够诏安或者合作,现在明军的兵力劣势将会得到很大缓解。

但是事情哪有这么简单?否则其他人想不到?

从个人角度来说,瞿式耜是极其反对诏安民军或者与民军联合的。说起来瞿式耜的老师就是那位后世流传“头皮痒、水太凉”的钱谦益,但与自己老师完全不同的是,瞿式耜此人一方面骨气刚烈,可另一方面也无法摆脱东林党那种保守的“清流气”。

当然,自从隆武二年被朱由榔信重为内阁首辅以来,他还是受到了朱由榔不少影响的,对于这方面的态度也稍稍缓和了些。

不过他依然很难接受与西军合作的提议,这倒不只是由于他个人不喜欢民军,更是因为在它看来这个提议根本不可行!

现在孙可望、李定国等可是自立为王了,而且还坐拥十来万大军,若是朝廷诏安,该给什么官位?

异姓王吗?终大明一朝,从未有过生前封王的臣子,即使是死后追封的,也不过开国时寥寥几人而已。

而且,就算你光烈小朝廷愿意,人家西军愿意吗?

朱由榔沉默了片刻,的确是认真思考了这个问题,这个打算其实也一直是他心中念念不忘的。

原因很简单,其他的都不用说,就一个名字足以让他动心

李定国

事实上南明朝廷的文官虽然也挺拉胯,嘴炮挺多,但是有本事的文臣其实也是有不少的。可武将就不同了,他自从重生以来,遇到的,能力和人品都值得信任的武将,两只手都能数过来。

更重要的是,这些武将里,若是说能够带兵打仗、执行任务的将才的确不少。

可朱由榔真正需要的,是那种能够统筹规划,眼光长远的“帅才”!

这几个月以来,这个统筹规划的“帅才”其实是由朱由榔亲自来担任的,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他朱由榔那两把刷子也就是个“微操大师”的水准,哪里能管千军万马?赶鸭子上架而已。

换句话说,他需要的不是樊哙,而是韩信。

而有着后世记忆的朱由榔知道,明亡后,在西南主持抗清,几乎一木擎天的李定国正是这样的人才。

更不必说,现在的朝廷也的确需要一个强势的外援,否则光从兵力上讲,就毫无胜算。

想到这些,他才开口

“不试试怎么知道?”

“不就是自立为王吗?到时候告诉他们,只要他们能够与朝廷共同抗清,区区一个异姓王而已,朕给了!若是他们还觉得迟疑,朕承诺,只要他们抗清,朕不会干涉西军编制指挥,只要他们抗清,朕可以唐朝藩镇旧例待之!”

“陛下!”

一大堆包括瞿式耜、陈子壮在内的文臣纷纷跪倒在地,希望天子收回成命。

“国家都没了!什么异姓不得封王,什么宗法体制有什么用?”

“朕还是那句话,只要能够抗清,只要能够恢复中原,别说是一个异姓王,就算是皇位,朕也可以给!”

于是,曾经朱由榔力排众议,御驾亲征伏击李成栋、佟养甲时,朝会上的场景又出现了。

纵是文官们如何反对,朱由榔都置若罔闻


曾经的南京城,如今的江宁府依旧人烟喧闹。

得益于钱谦益等一众识时务的“俊杰”,南京城由于主动投降,在清军南下时倒是没有像扬州那样遭受大的破坏。

“果真!”

顾炎武惊喜形色,起身踱步

“未想到天军果然获此大捷!”

前两日也有清兵于惠州大败的消息流传,未曾想明军已经兵至闽南!

将近三万清军被歼,连克六县,光复漳州

自弘光、隆武朝廷破灭,这样的捷报已然很久没有听闻了!

更不必说,天子亲自披坚执锐,鸣鼓而征,涅槃于绝境;振武于偏方。

谁言太祖无后乎?

顾炎武立即回首对来人道

“如今圣天子英明神武,我等当从驾辅之,你回去告诉陈人中,我不就将会赴太湖,举义之前,不若先与南方朝廷和鲁王相通,以求策应!”

“小人明白!”

来报的信使领命而下

顾炎武忽然想到了些什么,却是皱起眉来

鲁王……

之前鲁王号称监国时就与同时期的唐王也就是隆武帝双方发生过冲突,如今南方朝廷新立,之前南方朝廷在两广也就罢了,如今大军进入福建,而福建又是支持鲁王的郑氏势力的活动范围。

双方会不会……

不是顾炎武心里黑暗,但毕竟南明朝廷有过前车之鉴啊……

……

海风呼啸,将宽大的船帆高高鼓起,舰首劈开两侧起伏浪花,十数艘五百料以上的大型福船正在离岸不远的海面上行驶。

一名留着短须、剑眉高耸的年轻将领带着身后十余名部下,面向南方,单膝拱手跪地。

海风吹过甲板,军旗猎猎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卿公忠体国,毁家纾难于倾覆之时;舍身效命于危扰之际,抚民靖边,整军以抗胡虏,气节骨梗、屡克功勋,为国朝所赖……”

一名年轻的大内中官手持圣旨,大声朗读

郑成功跪在下方,却是心中如海浪般波澜起伏

前几日他已经获悉了南方朝廷于广东大捷,斩杀佟养甲、李成栋,又直趋闽南,克获漳州。

他第一反应是不信的,但是反复确认之后,便惊讶万分了。

自佟、李作为清军先锋,一路杀至闽南,虽然也遇到过不少反抗,但却从未遭遇过重大损失。

如今却突然传出佟、李清军不仅被歼,而且大本营漳州也被明军收复,这实在是让人对曾经一路内斗、一路溃败、一路逃窜的南明朝廷刮目相看。

无论如何,得此大胜之后的小朝廷必将威望大增,恐怕各路抗清义军也不得不报以尊敬了。

而这也正是郑成功所担心的,郑氏本来是支持隆武朝廷(实际上是企图控制隆武朝廷),隆武朝廷覆灭后,自己父亲受洪承畴劝说降清被清廷软禁,而自己率军出海坚持抵抗,一直以来又是以鲁王监国为尊。

现在刚刚大胜的天子遣使携旨意而来,实在是让他万分忐忑,唯恐夹在鲁王与南方天子间受到清算。虽说郑氏本就自成体系,并不惧朝廷,但想要坚持抗清毕竟还是要南明朝廷这杆大旗的。

“卿不从利诱、无惧威逼,全忠义大道,是以朕引为东南柱石!故恩加靖虏侯、领右都督,平所辖水军,福建、浙江、南直隶御寇诸事!”

郑成功眼神震烁,心中诧异

天子不仅没有追究他的问题,而且也没做什么让他在鲁王那尴尬的行为,而是一番夸赞安抚和提拔封赏。

事实上,如今的郑成功身上除了隆武帝时给的一个伯爵爵位外,便只有一个不伦不类的福建总兵。由于郑芝龙投清,所以他接收父亲的旧部不足一年,在明廷中地位显得很是尴尬。

而朱由榔所给的这个右都督以及在闽、浙、直三省的职权,可以说是帮郑成功解决了这一尴尬处境。

可是鲁王那……

“陛下对都督另有托负。”

年轻太监收起手中圣旨,让众人礼毕起身后,又对郑成功道。

“请天使示下!”

郑成功也疑惑地拱手

太监又拿出另一份旨意到身前,却是没有再念,而是递与郑成功

“此道旨意乃是陛下交代,本该与鲁王殿下的,但虑及鲁王尚在浙东,路途难通,故让都督代为转达。”

郑成功剑眉皱起,双手恭敬接过圣旨。

旨意并未密封,本就展开着,内容清晰可见

“改鲁王朱以海封为吴王,督南直隶、浙、闽三省军政事,允开府治事。”

郑成功不禁惊骇万分

这……是老朱家皇帝能下的圣旨?

不仅没有追究鲁王所谓“监国”,对于天子而言称得上叛逆的行为,反而委以军政大权,突破了二百多年来大明严防藩王篡权的惯例。

要知道,当年崇祯时期社稷危难时,远在南方的唐王忠心耿耿,响应勤王号召,带着招募而来的一千乡勇,进京勤王。

结果半路崇祯帝听闻消息后,第一反应就是下令遣散其人马,夺了其兵权后,下诏问罪,把远道而来的唐王直接软禁。

这种政策导致的后果自然就是自永乐以后大明朝的藩王们基本进入了养猪状态,京师沦陷后,无论是面对农民军的攻城掠地还是清军的南下攻伐,这些每年耗费朝廷一半赋税圈养起来的藩王不仅没有起到什么积极作用,反而成为了别人补血的超级加油包。

但奈何无论是弘光还是隆武,这种提防不仅没有减弱,而且还变本加厉。

历史上,清军南下,弘光覆灭后,剩下各地抵抗力量为了竖起大旗集合周边力量,整出了不少所谓“监国”,而这些养猪养出来的藩王自然也没多大能耐,倒是互相攻讦,自我消耗,导致清军能够各个击破。

如今,这位南方的新天子虽然是万历嫡脉,是先皇近支,在隆武朝廷覆灭后继承大统倒是理所当然,但毕竟也是藩王出身。按照过去的剧本,遣使跑到在浙东自称“监国”的鲁王朱以海这里来,大概率也应该是为了兴师问罪

可让郑成功惊讶的是这位新天子不仅没有对鲁王以及支持鲁王的郑氏一系责难,反而通过加封确立了鲁王和他郑成功在直、浙、闽三省抗清的领导地位。

毕竟,在新皇登基,并且还御驾亲征,于潮惠之间大胜清军后,在这一捷报向各地传播,振奋了各地抗清力量的士气同时,也让鲁王监国一系陷入了一种莫名的尴尬。

是趁机承认南方朝廷,自去监国名号,还是继续分庭抗礼,不予理会?

若是之前南方朝廷势力范围不过只是在两广徘徊也就算了,只要双方没有接触倒也可以沉默以对,而如今新天子的大军已经杀到闽南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双方的接触恐怕已经难以避免了。当此之时,南方新天子的态度就变得重要起来。

如果新天子当真下旨向鲁王和郑氏一系呵斥一通,乃至视为寇雠,以其潮惠大捷之后的威望,恐怕浙、闽一带的抗清势力将再次陷入分裂和混乱。

历史上也确实如此,两方的对立与互不来往直接导致了以张煌言、郑成功等为首的鲁王一系抗清力量未能和以李定国、高一功等为代表的永历一系互相配合,而是各自为战,最终被清军各个击破,令人扼腕叹息。

现在新天子一番封赏,算是彻底给双方关系定下一个基调,其潜台词就是“过去的事情概不追究,你们如今的地位我也承认,当下以抗清为重,双方冲突的事情先放在一边。”

这就让郑成功颇为叹服了,这样的魄力与胸怀,说是与太祖、成祖相比,也不算过誉啊!

“臣领旨!”

郑成功躬身恭敬地用双手接过旨意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